網頁

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轉載:錄影帶|狂迷垃圾房搵錄影帶 藏逾3,000盒 電子化舊廣告保存香港歷史

近日香港再次掀起追看電視的熱潮,現在錯過了任何劇集或節目的首播,也可在網上或手機程式中再收看。但上世紀70年代到千禧年代,大家主要靠一盒盒如筆記簿大小的錄影帶,錄下未能即時收看的電視節目。你對這些黑色外殼、內有兩個滾輪的「盒子」又有沒有記憶?

對年輕人來說,這些盒子是上一代的物件。1997年出世的Michael Li雖然也曾接觸錄影帶,但那已是錄影帶時代的尾聲。「小時候不只錄卡通片,一些特別的節目也會錄下來。」錄影帶記錄的不但只是電視節目,更是童年回憶。機緣巧合下,他在fb專頁「香港民間經典資料庫VCRBase」中,認識了版主文哥和阿林等收集錄影帶的朋友,並在2015年時,開始收集錄影帶的旅程。

VCRBase由2009年成立,成員收集錄影帶之餘,最喜歡把舊時的電視廣告電子化,他們已有超過二萬條舊廣告片,部份上載至fb或YouTube,以作保存及分享。文哥指一般人說到的電視歷史,只是劇集或各類型節目,「廣告卻沒有被紀錄下來。」這是他開設專頁的原因,70後的文哥很驚訝阿林和Michael主動參與收集錄影帶,「很難得,這些歷史(舊廣告)需要有人傳承下去。」

90後的阿林覺得以前的政府廣告非常震撼,「例如講疏忽照顧兒童,真的有一個獨留在家的兒童看着你,嚇得你不敢直視。」Michael則喜歡舊時的廣告歌,位元堂、陽光檸檬茶等,每首都印象深刻,「陽光檸檬茶廣告2017年有復刻版,但我覺得效果已經不及1987年般詩情畫意。」


Michael(左起)、文哥和阿林希望藉專頁讓更多人知道錄影帶和舊廣告的價值。


「香港民間經典回憶資料庫VCRBase」版主文哥等人租用了兩個迷你倉,存放逾3000盒錄影帶。

發霉浸火酒 透明膠紙駁斷帶

雖然錄影帶的年代早已遠去,但原來仍有不少人保留着錄影帶。「試過收到一個人捐出數百盒錄影帶。」文哥表示,沒想到他們至今已有3,000至4,000盒錄影帶。錄影帶收回來時,部份已不能播放,可能發霉或斷帶。Michael解釋,如錄影帶發霉,可先扭開盒子的螺絲,將兩卷膠帶放進火酒浸泡,慢慢將膠帶鬆開,「如不處理好發霉的位置便去播,有機會弄壞錄影機,甚至會因霉菌扯爛膠帶。」如膠帶已被扯斷,他會將斷裂的地方剪走,然後用透明膠紙重新接駁。他們就是如此慢慢地把舊錄影帶修復。

不同年代的錄影帶各有特點。Michael指,「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生產的錄影帶,包裝會用較簡單的紙盒設計。90年代開始,紙盒已經改為膠盒,包裝也有較多款式,1997年甚至有廠商推出回歸版。」另外,有一款錄影帶並不是用來錄影,是用來清潔錄影機!「一般分為乾洗和濕洗。乾洗只是一次性,主要利用摩擦力,洗走磁頭上的污迹。濕洗則會用火酒,播帶時有火酒抹磁頭,磁頭冇咁易發霉。」

記者到訪他們迷你倉,發現更多不同年代、款式的錄影帶。Michael拿起一盤像電影菲林般的膠卷,是俗稱一吋帶的開盤帶(Open Reel),一盒開盤帶的容量約有60分鐘,「無綫、亞視在70至90年代,會用這種錄影帶保存劇集。」首款盒裝錄影帶(U-matic)於1971年正式推出市場,雖然它較開盤帶輕便得多,卻礙於畫質較差,故一般會在新聞攝影或外景拍攝時使用。1972年推出第一部家用錄影機後,錄影帶便正式走進家用市場,同時也展開了兩款家用錄影帶的格式大戰。


若錄影帶發霉,便需要浸火酒去除霉菌。


如膠帶斷開,剪走斷裂的地方,再用透明膠紙重新接駁。


洗機用的帶用來清洗錄影機磁頭,播放畫面時更為清晰。
SONY大戰JVC VHS主導家用市場

70年代中期,SONY和JVC分別推出了Betamax和VHS格式的家用錄影帶,它們的大小和相應的錄影機都不同。前者的錄影機重達十多磅,「VHS到後期只有數磅重,單手也可以舉起。」Michael指因為VHS的錄影時間較長,加上錄影機較輕便,80年代開始取得主導地位。及後連SONY也改為生產VHS格式的錄影帶,他們收藏的錄影帶大部份也是VHS格式。

收集錄影帶的過程也不是次次順利。他們曾趕不及到某屋苑的垃圾房拾回被人棄置的錄影帶,因而數晚睡不着,文哥說:「那些錄影帶越舊,心痛的程度就越高。」

對大眾而言,錄影帶只用來重溫電視節目,但對他們來說,這些黑色盒子有特別的意義,文哥指錄影帶就像時光機,讓他重溫80、90年代的時光。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錄影帶是記錄香港歷史的重要憑證。Michael形容,「錄影帶就像圖書,每盒帶也盛載着一些時代的紀錄。」對經歷過電視撈飯年代的人來說,錄影帶也許是散落在香港各處的「時代黑盒」。


開盤帶因外形又被稱為鐵餅。

第一代盒裝錄影帶U-matic的體積較家用錄影帶大得多。

兩款家用錄影帶VHS(左)和Betamax曾牽起一場市場爭奪戰。


Betamax的錄影機較重,逐漸便被VHS淘汰。

記者:麥景朗

攝影:伍慶泉、鄭明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