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

懷念蔡瀾先生●一段浪漫的往事


前言:一年一度「香港書展」快要踏入第35屆,回想有一年在會場攤位遇見蔡先生,面露親切笑容,眼睛永遠瞇成一線,大家熱情地向他點頭問好,自己閱讀興趣亦由看蔡先生的著作開始,不經不覺那麼多年,對他離世深表惋惜,懷念這位一代作家。


家中藏書不多,只要保留一本已夠,其他作品往拉記借閱好了,通常借來的書籍定必在歸還限期前讀過,購買回來的放在書架上發黃卻捨不得細看,真蠢。

寫點關於蔡生的關鍵字句,一看便會聯想起他。

黃色布袋、九龍城、連吞三大碗白飯、口水直冒、淡出個鳥來、南斯拉夫、西班牙、快餐車、龍兄虎弟、嘉禾電影、暴暴茶(飯焦)、即食麵、雲吞麵、擔擔麵、泰國菜、豬油撈飯、黑色醬油、潮州打冷、么鳳話梅、水果不吃甜的不如吃檸檬、不吃快餐店漢堡包、未能食素、一樂也、草草不工、葷笑話老頭、蘇美璐、文抄公、墨寶毛筆字、畫領帶、日本留學、請問、請候片刻、合照時不要太親密、說話時不要擺動雙手、一中一英對答混帳訪問、不要直呼其名、做就50/50、好的孩子教不壞、今夜不設防...

於2019年12月9日在下寫過:...他們那一代真是個人生瑰寶,孩童年代遇上戰爭走難,年輕時候往外地留學,工作性質關係周遊列國,勤力賺錢之餘,吃喝玩樂充滿人生大智慧,讀者每次看描寫吃的看得口水直冒。


2006年澳門留影。


粗菜館


九龍城街市樂園

今次分享蔡生的生活哲學,轉自「自選集」。

===

放縱的哲學 

「享受人生的快樂,由犧牲一點點健康開始。」尊·休士頓說。
這個人放縱地過活,但是八十多歲才死。所謂的犧牲一點點的健康,並非一個致命的代價。

大家都知道自由的可貴,但是大家都用「健康」這兩個字來束縛自己。

看到舉重的大隻佬,的確健康,不過這個做運動的人總不能老做下去。年齡一大,自然緩慢下來。到時他那堅硬的肌肉開始鬆懈,人就發胖。為了防止這些情形發生,他要不斷地健身。

試想看到一個七老八老的人全身還是那麼一塊塊的肌肉,和隆胸的婦女,有甚麼兩樣?

又有個朋友買了一棟有公共游泳池的公寓,天天游,結果患了風濕。

注重健康,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怕死。

煙不抽,酒不喝,甚麼大魚大肉,一聽到就搖頭。

好,誰能擔保不會有個人,二十多歲就患肺動脈血壓高?哪一人能夠膽說自己絕對不會遇上空難、車禍、火災、水氾和高空擲物?

想到這裡,更是怕死。

怎麼辦?唯有求神拜佛了。

迷信其實不用破除。信仰是種藥,來保持人類思想的健康。
思想的健康比肉體的健康更加重要。

一個人如果多旅行、多閱讀、多經驗人生的一切,就不當死是怎麼一回事兒了,這個人絕對在思想上是健康的。

思想健康的人一定長壽,你看那些畫家、書法家、作曲家,老的比短命的多。

當然不單單是指做藝術工作的人,凡是思想健康的,不管他們出的是好主意還是壞主意,都死不了。你沒有看到中國的那幾個抽煙的老人皇帝嗎?

總認為人類身體上有一個自動的煞車器,有甚麼大毛病之前,一定先感到不舒服。如果你精神上健康,一不舒服就不幹,便不會因為過度縱慾而病倒。

喝酒喝死的人,會是為了精神不正常,像古龍一樣的人,明明知道再喝就完蛋,但是還是要喝下去,也許是他認為自己是大俠,也可能是活夠了,覺得這個世界沒有甚麼鳥事是新鮮了。

吃東西吃死的例子倒是不多。

甚麼膽固醇,從前哪裡聽過?還不是照樣活下去。

也許有人會辯論說那是因為幾十年前,社會還是困苦,人沒有吃得那麼好,所以不怕膽固醇過多。精神健康的人也不會和他們爭執,你怕膽固醇,我不怕膽固醇就是了。近來已經有醫學家研究出膽固醇也有好的膽固醇,和壞的膽固醇。我們只要認為所有吃下去的東西都是好的膽固醇,不亦樂乎?那些怕膽固醇的人,失去嚐試到好膽固醇的享受,笨蛋。

略為對暴食暴飲有節制,不是因為不想放縱,而是太肥太胖,畢竟是不美麗。

科學越發達,對人類的精神越是傷害,現在的醫學報告已經達到污染的程度。

最近研究出喝牛奶對身體無益,打破了牛奶的神話。當然早就說吃鹹魚會致癌,好,就不吃鹹魚。又聽到雞蛋有太多的蛋白質。甚麼吃肉只能吃白肉而不吃紅肉等等,唉,大家不知道吃甚麼才好。

吃齋最有益,最安全,最健康了。吃齋,吃齋。

你以為呢?蔬菜上有農藥,吃多了照樣生癌!

醫學家建議你吃生果水果之前洗得乾乾淨淨。心理上有毛病的人,把它們都洗爛了才夠膽去吃。有些醫生還離譜到叫你用洗潔精洗蔬菜和水果,體內積了洗潔精也患癌,洗潔精用甚麼其他精才能洗得脫?

已經證明維他命過多對身體不好。頭痛丸有些含了毒素,某種瀉藥吃了會大頸泡,鎮靜劑安眠藥更是不用說了,吃了之後和鴉片海洛英沒有分別。

算了,吃中藥最好,中藥性溫和,即使沒有用也不會有害,人參燕窩,比黃金更貴,大家拚命進補。但是有許多例子,是因為補過頭,病後死不了,當植物人當了好幾年還不肯斷氣。

植物人最難判斷的是到底他們還有沒有思想?如果有的話,那麼他們一定在想,早知道這樣,不如吃肥豬肉?吃到哽死算了。

肉體健康而思想不健康的人,就會出禁這個禁那個的餿主意。這些人終於會失敗。像美國禁酒失敗一樣。現在流行禁煙了。人類要有決定自己生死的自由,才是最高的法治,雖說二手煙能致命,但有多少例子可舉?

製造戒律的人,都患上思想癌症,越染越深,致使「想做就做」的廣告也要禁止放映,是多麼地可怕。

煙、酒和性,不單是肉體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享受,有了精神上的儲蓄,做人才做得美滿。

讓你在身體上的有個一百巴仙的健康吧,讓你活到一百歲吧,讓你安安穩穩地坐在搖椅,望向遠處吧!但是腦袋一片空白,一點美好的回憶都沒有,這不叫健康,這叫懲罰。

快點把那本撈什子的《Fit for Life》丟進字紙簍去。


蔡瀾先生語錄  (轉自誠品網站)

1.活著,大吃大喝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

2.天才,一定要有,但是運氣,還是成功最重要的。

3.基本訓練,總是刻板,所有基礎,沒有一樣是有趣的。等到你成熟時,就會起變化。

4.每一種東西都是學問。精了,就是專家,寫談論古今枕頭的文章,也是樂事。

5.一刹那的光輝,總比一輩子平庸好。勇敢面對吧。死,也要死得有尊嚴;死,也要死得美麗。

6.我早已退休,從很年輕開始已經學會退休。我一直覺得時間不夠用,只能在某一段時期,做某件事,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終結,隨緣吧。

7.總得活下去,怨也活下去,不怨也活下去,不如不怨的好。怨多了,人快老。

8.我想,能出人頭地的,都要在年輕時有苦行僧的經歷,所得到的,才能珍惜,對於人生,才更能享受。

9.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我以為最喜愛的事,卻是我最不喜歡的。我一生做錯了一件花了四十年才知道是錯的事,現在開始做我真正喜歡的。

10.把生活的質素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高興、快樂,明天又要比今天高興、快樂,就此而已,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活下去的真諦。

追加內容

浪漫的往事(在下私自起的標題)

在一本法國雜誌Purple裡刊登了蔡瀾先生一段發生在日本的戀情往事,一切由故事主人翁的女兒Anna Dubosc說起。

Anna Dubosc是一位常駐巴黎的作家,也是日本詩人村岡久美子的女兒。 1964年,前衛電影製作人Chris Marker受法國政府委託前往東京拍攝一部關於奧運的電影,結果卻拍攝了一部關於久美子的半紀錄電影,名為《村岡久美子之謎》。

看這部電影時,Anna回想起對這位年輕女子俏皮的一面感到驚訝,她還不是自己的母親,但已經有了她的語言和獨特個性。...她的寫作基礎已經存在,透過文字分享自己身在亂世中,在它的不幸中,在自己國家的流亡感覺...

久美子出生於滿洲,父母是日本人。日軍入侵滿洲期間,她的父親在良淳縣獲得了一份海關工作,後來調到哈爾濱,一直待在那裡,直到1946年蘇聯入侵,日軍撤離。

Anna對20世紀60年代的久美子所知甚少,那個成年時期的久美子,在東京生活的久美子。母親很少提起那段時光。她不斷地回憶起在滿洲、哈爾濱和那個廣闊天空快樂的童年,彷彿之後的一切都是個錯誤,又彷彿時間在1946年8月就該停止。

(一切都像電影情節...)







幾年前在母親久美子的葬禮上,Anna遇到Richard Wong,一個來自新加坡的華人,在巴黎生活了30年。他展示了1964至1966年間在東京為母親所拍攝的照片。

1964 年,Richard Wong與他的朋友蔡瀾 (Chua Lam)
來到東京學習日語

兩人在新宿大久保附近合租了一間公寓,每天也會到近代美術館四樓的電影院看戲。

蔡先生
就在那裡遇見了母親。在戲院昏暗光影中聽到她的笑聲,直至散場燈光重新亮起,才發現笑聲背後的那張俏臉。

當時,久美子住在東京市中心高圓寺街區,一間只有幾張榻榻米的房間,Richard Wong和蔡先生總是待在那裡。Richard 告訴Anna,他們形影不離,就像電影《Jules and Jim》裡那樣。對她來說,年輕時母親的行為反而讓人想起小津電影裡那些女性──那些拒絕結婚、酗酒、抽煙、讓人操心的女性。她們象徵著一個正在改變的社會。

Anna一直知道母親愛過一個中國男人,他是她唯一愛過的男人。在不同時期從不同的人那裡聽過這種說法,但從未由她口中聽過。母親提到蔡先生時,並沒有明確他們之間的關係。她只是簡單地稱呼他為「
Chua」。



久美子於1966年離開日本。蔡先生與友人陪她來到橫濱港,等待貨船起航。久美子站在甲板上,他們看著她身影漸漸遠去。Richard說,她從未真正離開蔡生——只是離開了日本。



翻譯/節錄自久美子女兒Anna Dubosc寫的文章,有興趣可看看。


蔡先生在其著作裡亦回憶起這段往事,今回不做文抄公,按連結自己看吧!

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2018/12/14/%E7%B5%A6%E4%BA%A6%E8%88%92%E7%9A%84%E4%BF%A1-3/

延伸閱讀:

爆谷一周 - 蔡先生接受谷導電視節目專訪,笑談玩樂享受,值得回味。

與蔡瀾先生相關的內容 - 分享網誌內的精選文章,一同感受蔡生的快意人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