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此節目屬於網絡播映,採用DRM技術,觀眾不能使用外掛軟件下載,只能靠即時截圖記錄當中内容。
本文刊登之時網站已循環播映完畢,今天同時段已有另一個節目代替。
此「艾迪」非電視電影小生那個。
很工整的美術字。(當年梅施麗寫成梅斯麗,音譯用字有別而已。)
如今有幸因緣際會地看到一個於七十年代未看過的節目。
隨後畫面出現拍子機,代表所有表演項目均需靠韻律節奏而行。
首先出場的嘉賓是Francis YIP葉麗儀獻唱「A Time for Us」,當年電視台很喜歡玩視覺效果,那年代算是嶄新嘗試,令人眼前XX(一笑)。
背景音樂是Issac Hayes - Theme from Shaft.
顧嘉煇先生罕有地接受訪問。
芳芳向他請教如何尋找作曲靈感,暢談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聲音)節奏。 有請「電視廣播大樂隊」。
由於節目内並沒有逐一介紹表演者/歌曲名字,唯有靠網絡搜尋相關資料。
就是這些玩效果的運鏡。鄧雪芳唱的是「千言萬語」。
運用二分法,只要找出兩位陌生嘉賓其中一人名字和樣貌,便知道另一人是誰。
稍後揭曉她是誰?
這幾格畫面真有趣,唱「Beautiful Sunday」時像把「咪」放進口中。
嘉賓在節目中輪流獻唱。
鍾玲玲給我最大印象是後來唱的「心有千千結」,九十年代中期才看電影「龍爭虎鬥」的她。今次唱的是西曲「Rhythm of the Rain」.
鄧雪芳 -「為什麼要流淚」
「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
鍾玲玲 - 「梅蘭梅蘭我愛你」。
終於輪到芳芳出場唱 「Heart」(James Clerk Maxwell名曲)
許冠傑唱「The Morning After」
Sam & FongFong - Little Green Apples
節目內只有SAM HUI與芳芳坐在一起互動溝通,其他歌手表演像是無關地硬插下去,情況有點耐人尋味。
壓軸表演,芳芳與電視台駐場舞蹈家「梅施麗」小姐以舞步表現出四季的節奏與變化。
背景音樂:Brian's Song The Hands of Time
個人最喜歡這個舞蹈環節,以「限米煮限飯」心態看當年舞台劇般的佈景,「太陽先生」造型很可愛,一切充滿校園遊藝會的粗糙原始感覺。
翻查孤糕,此節目乃1973年出品,相信很多網友還未登錄地球吧?部份歌名經「孤糕音頻搜尋」得出結果,並不保證全是正確,有賴網民多加指證。
轉載節目官方簡介:
蕭芳芳不但演技精湛,更是能歌善舞,難怪深受觀眾愛戴。不論唱歌、跳舞、演戲,甚至日常生活都脫離不了節奏,今次芳芳透過個人特輯,跟大家探討「節奏」與「藝術」、「美感」的關係,還邀請一眾演藝界的紅星好友,嘗試捕捉生活中的節奏。
芳芳夥拍「舞藝高強」的梅斯麗,以不同舞步,展現心跳的節拍、四季的更替。音樂大師顧嘉輝也分享生活中的節奏如何給予他音樂靈感,他更帶領樂隊、鍾玲玲、高杉、鄧雪芳根據那些節奏送上多首耳熟能詳的經典國語、英語及日語歌曲。當然少不了好歌之人許冠傑、葉麗儀與芳芳載歌載舞演繹悅耳中、西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