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星期三

2022年出現的普托哥車...

關於工作間發生的怪事,有興趣的請繼續看吧。

話說訂了本示範健身書籍內附寫真幾幅,台灣出版,書名不提了,內文大隻男主人翁部份相片的衣著和姿勢顯得較為出位,上司和同事一起討論此書時有如發現「普托哥車」般起哄,最妙連美少女同事也覺嘩然,於是合晒何車像同一鼻孔呼吸得到認同,決意把相關頁數遮去,正所謂精人出口,如此下欄事必由在下負責,事前已反建議索性不要作新刊展覽吧,不果,把有關所謂問題頁數用雙面膠紙黐在一起,書內資訊如Q&A變相地被刪去,這樣私下判斷自我審查內容始終是怪,既然書商也肯出版,到底有甚麼問題?活在2022年的今天,思維仍停留在中古世紀階段。

絕不認同封存那幾頁內容,去泳灘人們也是這般穿著,攝影師很有技巧拍照,沒有露出不應露的,不過意識真是十分大膽,早前見女性示範健美操之類的書籍,咸濕的檔主自然想起閣樓/花花公子內的鄭文雅,健康的性感和淫蕩的性感是有分別的,我並不是道德重整會會長,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平常事便成。


看美女是大家本能應要做的事。

延伸閱讀:

《超時空要塞》動畫昔日在香港播放時出現「普托哥車」這個用語,其實從Protoculture(原始文化)音譯過來。

詳記祖拿達人的解說。

附記:

昨晚發了個夢,畫面正是自己在家中舉頭看天,有架航機低飛停在半空,機頭向著檔主大廈頂樓上空,視線即是看著機身底下位置,忽然此機衝向我的大廈後方,繼而發生爆炸(心想幸好不是撞向我身處的大廈),夢醒!(類似的夢也發過)

求解夢者解答所指何事?指點迷津。

2022年6月28日星期二

幾年前看足一星期的電視片集

分享2015年6月在面書專頁寫的內容,當時仍然喜歡追劇看,即使大台遲了幾年才播也不介意。

//如果說不看電視還有甚麼好做?星期一至日總有一套片集啱我睇。


明珠台,星期一 葛咸城,一看片名便知道是蝙蝠俠前傳,不過主人翁只是個十二歲的中童,還未有能力阻止罪案發生。


星期二 福爾摩斯新傳,由第二季才開始看,主角非常自傲,幾啱睇。
星期三 期待 新片集逆種


星期四 法網危情,總言之好睇。
星期五 賈神探,上一輯沒看,今次要追。


星期六J2叢林的法則、愛與夢飛翔,通常沒群組聚會/夜街出多數留在家看劇,孤獨中年要做的事。


星期日CCTVB 安堂機械人 J2 律政狂人2,同上。//

後記

那時候很喜歡看配音劇,近幾年已甚少看大台節目,間中上網看viutv現在只看某平台的劇集

大台播西劇經常爛尾,播了一兩季便沒有播下去,一味愚弄觀眾。

2022年6月26日星期日

扮電台節目_20220626


記念應該記念的人

Dangerous - Michael Jackson
The Future - Prince
Miss You Much - Janet Jackson
Talking to the Moon - Bruno Mars
Out of Time - The Weeknd
===
Meet The Moonlight - Jack Johnson
Corncob - Martin Courtney
All My Friends - Broken Social Scene
Speech Bubbles - The Smile
Carolina - Taylor Swift
Glasgow - Jockstrap
Don't Press Me - Dry Cleaning
===
樹木真美 - Serrini
Robot Riot - Stereolab
不可救藥的 - WHIZZ
擇善固執 - 鄧小巧
Be Alive - Beyoncé
I Was Neon - Julia Jacklin
===
輕不著地 - before the night ends
進退 - 盧巧音, KOLOR
留下來的人 - C AllStar
2084 - Dear Jane

自己做節目自己聽,十分過癮~!!

流行女皇麥當娜


麥當娜向來不是一個那麼容易隨便被引退的女人,通常流行歌手在排行榜平均壽命為兩到六年,女性當紅日子比男性少。 1991 年,《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將麥當娜列為「演藝界資深人士,因為她堅持了整整八年!」。

人們無法預料到,今年她將在流行音樂界慶祝出道「驚人的 40 年」,在 2020 年以 I Don't Search I Find 一曲在Billboard Dance Chart成為第 50 首榮登冠軍之歌。正如她在專訪時所說,那些年透過歌詞描寫少女懷孕、在MV視頻中燃燒十字架和在舞台上模擬手淫的意識而震驚全世界,「但我認為我做過的最具爭議的事情就是堅持下去」,她自稱為「毫無歉意的婊子」,從未要求樂迷喜歡她,只要求樂迷的愛,因為她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同時激勵其他人也這樣做。


近日這位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流行曲天后會有一張名為《Finally Enough Love: 50 Number Ones》紀念唱片推出,這是一個跨越職業生涯的系列,收錄她之前未發行過的跳舞歌曲混音版。 之後,唱片公司將重新發行她以往 17 張大碟豪華版——包括 Like a Virgin、True Blue 和 Like a Prayer等,以及一些單曲、電影配樂錄音、現場唱片和精選。 


回顧她出道的第一首單曲「Everybody」(1982 年)的副歌:「每個人,來吧,跳舞和唱歌/每個人都起來做你的事」。這位來自底特律的寂寂無名舞者寫的首個demo。聰明地在紐約俱樂部 Danceteria 小試牛刀式播放,因此迷住了該市最炙手可熱的 DJ 馬克·卡明斯(Mark Kamins),共同製作了一個更搶耳的版本。

當唱片監製Seymour Stein在醫院休養期間聽到了那首修訂版後深感興奮,他在 2018 年的自傳中寫道:「我喜歡這種節拍,我喜歡麥當娜的聲音,我喜歡那種感覺,我喜歡麥當娜這個名字」。當這位新人說她那天晚上想去醫院拜訪他時,斯坦因已好好整裝待發相迎,並當場和她達成協議捧她做歌星。

對不同年代的樂迷來說,娜姐一生充滿傳奇和回憶,有人模仿她的髮型裝扮,穿起內衣扭腰擘腿哼著動感節拍肆無忌憚地跳舞!這叫做放任的青春。

在麥當娜流行音樂生涯的四十年中,引來好壞參半的評價,例如看不慣她行事作風的人,指責她利用男性製作人和詞曲作者來達到她的目標,儘管如此,她的音樂風格在每個年代每個階段都尋求突破,故被歌迷和媒體封為「流行女皇」乃實至名歸,成就無容置疑,她的驚人舉動亦相信後無來者:

Now Madonna is 63 and selling 3D sculptures of her vagina and digital art in which she is shown giving birth to trees and robotic centipedes. She must be delighted that some people are still shocked.

無論如何,喜愛她的歌迷永遠也愛護她支持她,有云她的歌迷年齡層包括五至九十歲,一同感受時而離經叛道充滿野性時而柔情似水充滿感性的舞台皇者訴說每個故事。


來自葡萄牙歌迷的收藏。

#madonna

2022年6月23日星期四

轉載:由漂泊在外至尋到家的意義 岑寧兒願做留下來的人

岑寧兒作為名人之後(岑建勳和劉天蘭女兒),即所謂的星二代,卻從沒有依仗父母的光環,甚至對此身份極為低調,一直以來,她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歡的音樂,由17歲起到加拿大讀書,多年來旅居不同地方,用各種語言唱出心聲,以及對「家」的感覺。

如果喜歡看演唱會的樂迷,相信也曾留意到在和音席位上,岑寧兒(Yoyo)是常見的臉孔。她自2010年擔任陳奕迅《DUO演唱會》的和音,在多個地方巡迴演出,名字開始為人注意,之後以個人身份推出多張專輯,其文青的特質,特別受台灣樂迷所認同,曾幾度提名台灣金曲獎的獎項。

遊子心路歷程

曾經有一段日子在台灣生活的Yoyo,這兩年因為疫情無法四圍飛,成為近年留在香港最長的時間,也多了新的生活體驗。Yoyo分享:「我在北京住過4年,有一個工作室用來寫歌,在台灣時也有租studio。以前返香港,就會跟家人住,要寫歌時便去租酒店,不過今次真是停留了太久,漸漸想找回在香港生活的節奏,所以早前便去租屋住,原來這是我第一次在香港擁有的空間,也得到了很多啟發。」

自言在哪裏生活,便會用甚麼語言創作的她,這段日子很自然便會寫廣東歌,也延伸成一張EP《Home is...》和3場音樂會,而4首歌曲《風的形狀》、《勿念》、《無常家》和《這裏》,都是圍繞「家」為主題,貫串成「離家.想家.無家.回家」的概念,既互相呼應,也如她這些年來的遊子心路歷程。

練習說別離

對她來說,「家」的定義,是隨着成長經歷而不斷演變。「以前聽家人講過,在90年代移民潮時,很多人是拿起行李箱就飛去加拿大,大家相信去到哪裏,哪裏就是家,我都希望自己有這份信念。現在不再執着於地域和環境,每一間屋都可以成為家,就看你如何去經營。巧合地,很多年前我有首歌名為《哪裏》,當時是一份未知的狀態,但今次新歌叫《這裏》,是一個頗肯定的答案。」她指着自己的心坎說:「我的家就是在這裏,只要一日還有呼吸心跳,就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當然每個人的定義都會不同,故碟名《Home is...》是用了省略號,讓大家各自去填上自己的答案。」

《無常家》歌詞這樣說:「如何唸再見永遠要練習/如何度一生永遠要選擇。」在這個離別已是常態的城市,歌曲看似十分傷感和無奈。Yoyo卻說.這要看你用甚麼心態去對待離別。「我覺得周耀輝用了很深入淺出的手法去寫,是很有智慧的文字。我17歲起便到加拿大,之後一直住在不同地方,以前總是朋友跟我道別,現在是調轉,有好多朋友要走,原來留低的人是這種感覺,但我沒有很傷感,只會送上祝福,將來我也可以去找他們呢!」

感恩上軒仔舞台

留下來的岑寧兒,確實為自己開拓了更多可能性,如這一年因為認識了唱作人林家謙和陳蕾,才促成了《風的形狀》和《勿念》兩首歌曲的誕生。「因為身在香港,才有機會去電視台音樂節目和參加不同演出,跟家謙和陳蕾合作,很有化學作用,因為我做事是很認真的人,而他們比我更認真,故反而可讓我放鬆。」

來自廣州的陳蕾,有次在頒獎台說她拿不到消費券,Yoyo笑言很有共鳴。「我在台灣住了十多年,一樣拿不到當地為刺激經濟的振興券,所以大家在談到思鄉時,都是很有感受,但我們只是淡然去看這件事,卻把感受放在歌曲中。」

早前Yoyo任張敬軒的紅館演唱會嘉賓,再度踏上久違的舞台,讓她感到震撼。「原來有些事沒有變,才發現那麼難得,看着台上熟悉的樂手及和音,有很多回憶湧現,亦很欣慰大家仍然在這裏,尤其現在太多變化,大家多了很多經歷,有得到,也有失去,而我是很懷舊的人,再見到舊人舊物,真的很開心,所以很感謝軒仔邀請我,而觀眾也很久沒看表演,都特別熱情,大家都很懷念實體的演出吧。」曾經擁有,才知道失去的痛苦,相信不少人跟岑寧兒一樣,對「珍惜」二字有了更深的體會。

---------------------------------

翻唱媽媽的歌

岑寧兒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己創作,但她曾推出一張翻唱專輯《Bedtime Story》,當中重唱在她成長時期別有意義的歌曲,包括媽媽劉天蘭於1987年發表的《常願意》,這是當年她特別為女兒而唱的歌曲。

Yoyo解說:「這張翻唱碟像是跟自己的童年對話,《常願意》是母親唱給我的歌,現在我重唱後,令到我契仔很喜歡這歌,這感覺很窩心,意義比起幾萬人跟我大合唱更感動。」

文:陳家昌

2022年6月22日星期三

重拾讀書樂...和其他值得一說的感想


在社交網絡分享自己近日看甚麼書,似乎有點矛盾,常言道經常投入於網絡世界影響了個人閱讀書籍意欲,在工作間偶然找到此書,揭了兩頁,被作者文筆吸引,興之所至,花幾天晚上看看別人獨個兒踏單車旅行的滋味,自己現實裡做不到的唯有沉醉於書本裡去,基本上對作者所說的國家地理常識近乎零,所以跳過好多作者描寫打咭地點的解說,目的為看旅程上碰到的風土人情或奇遇,最記得白龍、銀鷹!和沿途上每張燦爛的笑容,邊看邊幻想置身其中,在追逐尋找他鄉的故事,克服路上重重險阻,深深覺得在大自然之下,人是多麼的渺小。

在這個沒完沒了的疫情下,探求希望和歡欣非常重要。


時代進步,政府可以容納跨性別人士加入問責團隊實在值得可喜的事,多年平權努力沒有白費,為阿豪阿賢鼓掌!😆


萬眾期待這個回歸25的大日子,希望當局繼往開來,讓更多📨咭人士融入特區管治班子工作,群策群力邁向更美好明天。


記否電影「賭神」其中一幕,陳刀仔帶智障朱古力去旺角,遺棄他在街頭便算,怎料忽然良心發現,上了小巴返歸走人都要衝落車找他回家。

現實就係過左(公)海就係神仙,講完。

很多年前某些人的鄉下刪改歷史教科書時大家有否出聲?現在我們竟然淪為同一命運,好幾年前已和同事討論歷史會否被人編撰改寫?她們當時不以為然,大說沒可能!今回情況真的不敢想像。

智者說沒有回憶的都市是多麼可悲。

他們眼中的正常,和我們口中的正常,在字典內的解釋已不能解釋。


話說去年把此物放在旋拍出售,商品描述寫得十分清楚,俗語有云一分錢一分貨,一個茶餐廳特餐也要六十多元的今天,自覺此物物有所值,正好配合這一輪消費券勢頭!

上星期得到某買家「出價」,我已不加理會,反正不是急於放售,通常都是討論交易地點拖拖拉拉,以不了了之告終,翌日此人再三留言可否回覆一下,不「應」猶自可,對方問是哪個版本,說物品損耗,可否便宜一點?又話買後要維修之類一連串廢話。

對付煩膠方法就是即時封鎖對方,反正都封塵那麼久,留在家中又不失霸氣的擺設,那麼鐵甲萬能俠繼續守護斗室,雖不像黑人牙膏那個獎品能夠發射飛拳,但造型接近動畫已經更勝一籌。查實兩者無法相比,不同年代的產物。

本文並不鼓吹玩老翻,在那個沒有智能電話的年代,人們亂買東西是常態,是樂趣,是補償。

#拉記  #拉記收獲  #收獲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

昨天渡過了一個難忘的父親節

 


剛於過去的星期五提早慶祝,簡簡單單又一餐,其實甚麼時候也應要對父親好一點才對。

話說老父近日貴體違和「生蛇」,到醫務所求診打了特效針,昨午吃了藥後,忽覺全身抖震,他要求穿很多衫和蓋被,我們吃驚,猜想他對藥物產生敏感反應?在六神無主、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致電救護求助,經到場救護阿SIR指引,檢測體溫情況發現是發燒,這是對抗病毒的正常反應,著我們以清水為父親抺身降溫,此招果真有效!吃過退燒藥便好好休息。

真的虛驚一場,是時候需要惡補一下常識。


每個星期也吃這些早餐。


買這樣的探溫器較為方便使用,多謝消費券。

2022年6月19日星期日

扮電台節目_20220619



有回憶、珍惜對父親的感情...一切盡在不言中。

爸爸媽媽 - Beyond
Papa Was a Rolling Stone(Live) - Phil Collins
PAPA DON'T PREACH - 長山洋子
My Only One - 鄭中基
Just The Two Of Us - Will Smith
===
Fragile - Laufey
What It Is - Amber Mark
Meteorite - Anna Of The North, Gus Dapperton
Different Masks For Different Days - FKJ
Turn Up The Sunshine - Diana Ross, Tame Impala
海 - Alexmalism
===
Sci-fi Silence - Florist
When You're in Love - Joss Stone
Taxi - Angèle
Golden Air - Sun's Signature
===
運氣來得若有似無 - 告五人
我的爸爸 - 小文
回家的路 - 孫楠
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 - 萬芳
爸爸媽媽 - 李榮浩
小時候(Live) - 蘇打綠

2022年6月18日星期六

公僕●昔日官塘翠屏道邨的風景

前言:這套電影也有三十多年歷史,當年家母見著他們在大坑渠拍攝,躺在污水旁的演員過後用水桶沖身,相信很多居民被拍攝變成臨時演員,影片帶給很多回憶,有些場口正正在22座附近拍攝,而這些景象只能在電影中重溫。

影片開始對正第一座夜景拍攝。

轉向一渠之隔的第十六座為主景。



居民大多數在家門洗面漱口。

藍田遠眺官塘警署。

永遠懷念這款地鐵車廂。



汽車駛向位於23座對面的垃圾站。

旁邊小路屬於通往球場的出入口。

在23座循道學校門外拍攝。

在邨內馳名的大運河臭坑渠取景。


有誰想過連山上的藍田邨也被清拆重建。


差點忘記球場對開位置可以泊車的,檔主少年時候曾經在路盡頭的小斜坡玩耍。

自問沒有運動細胞,所以少留意畫面背景的籃球場。

這個角度隱約看到22座...

這裡的景物幾乎已消失無蹤。(昔日每晚要經19座與20座之間的運動場出入,小心食波餅。)


李修賢、艾迪身在20座,望向廟方向,圖片證明廟的左右兩方也有通道可行,廟下是個迷你遊樂場。



黃柏文就是拾級而下,與從21座附近樓梯上來的艾迪相遇。

從電影勾起回憶,屋邨近山邊位置設有排檔濕貨街市,半腰位置有個小公園,有滑梯和鞦韆,記得好像還有個馬騮架的。

黃柏文就是從大聖廟樓梯下來。

第20座街市有檔很好味的牛腩麵。

警匪在街市排檔頂上追逐。

從前天天路過街市,永遠記得夏天穿短褲腳踏人字拖的腳背一定沾滿點點黑色污水,之後一定要去水喉房沖腳清洗。

另一方面充滿動感的追逐繼續進行!

每天回22座舖頭看檔,會路經二十座中間的走廊通道,沿路的鐵皮檔售賣的貨品有樣東西一定想起,就是學校指定的灰色橡筋短褲。

在屋邨居住必然要行樓梯上落,樓梯亦可當作玩耍,跳樓梯之用。

後期的浴室/廁所也裝上木門。

演員從排檔頂跳下來,在街市繼續跑呀跑!

印象中街市附近真有檔賣蔗的,小學雞年代時興咬蔗,付款店主削皮後,咬到牙都軟,吐渣後,留在口腔的蔗汁鮮甜味美,現代人買蔗汁飲啦。


別跑!

逃至23座近山那邊...

當年學校有兩個(出)入口,向山那邊讓學生使用,而另一面近馬路的,給教職員專用,學生放學會在側邊鐵門走,像放監般狂奔!我所讀的循道小學。

轉眼疑犯跑向第24座,樂善堂小學對出位置。

正所謂有圖有真相,邨內坑渠沒有上蓋的,很易積存垃圾,每當翻風落雨的時候會因此淤塞而發生水浸情況。


鏡頭轉往第一座。

香島冰室是也,著名食品是腿通。


鏡頭再轉,我估這裡是第六座吧?

對面是稍為新型樓宇,到底這外景在哪裡拍攝的?



片尾工作人員名單,字幕出錯人名,那個字事實上又真的很難寫。😆嘩,田雞很早已出道。

如果影片是現場收音就好囉,或者用演員配演員都好吖。

延伸閱讀:

影評 轉自歌謠界第28期 1984.06.18 (電子化:Lau Ho Hoi)

李修賢的「公僕」、再一次證明他是警匪片的第一人選。

以一部商業片而言、「公僕」可以說得是一流電影、從影片的結構、情節的推展、都是頂非商業片格局、影片的技巧加挿是那麼適當、它無兀突之感、如果比較記剛上映的西片「辣手神探勇勁冲天」、就會發覺我們的警匪片絕不遜於荷里活電影、實更難得的是、影片故事合情合理、而且富有濃厚的人情味。

影片的題材雖然缺乏新意、但李修賢飾演的B哥無疑塑造得十分成功、寫實之中、也是出奇的成功、前半段影片雖有瑣碎的感覺、但在錯綜中却慢慢顯示出明晰的處理、幾個主要人物的交替出現、將劇情拍至、最高潮的一剎那的確感人。

毫無疑問、李修賢錯殺文多小孩一場是煽情的、但如果觀眾無動於衷、那畢竟是太冷血一點、雖然影片的最後一段、劇情有點弱、但艾迪被黑仔們殺一場却與殺小孩一場戲首尾呼應、竟然表現了人性在死亡邊緣的最極端態變。

「公僕」是十分出色的、人物情折塑造異常完整(這不僅是對白、行為的表現、而且以含了社會背景了、這一點得了編劇之功外、演員的演出也是應記一功。記得我曾經讚過黃伯文的演技、這一次亦以證明他們是有進一步的發揮。

隨機精選文章

追蹤者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