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星期四

轉載:由漂泊在外至尋到家的意義 岑寧兒願做留下來的人

岑寧兒作為名人之後(岑建勳和劉天蘭女兒),即所謂的星二代,卻從沒有依仗父母的光環,甚至對此身份極為低調,一直以來,她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歡的音樂,由17歲起到加拿大讀書,多年來旅居不同地方,用各種語言唱出心聲,以及對「家」的感覺。

如果喜歡看演唱會的樂迷,相信也曾留意到在和音席位上,岑寧兒(Yoyo)是常見的臉孔。她自2010年擔任陳奕迅《DUO演唱會》的和音,在多個地方巡迴演出,名字開始為人注意,之後以個人身份推出多張專輯,其文青的特質,特別受台灣樂迷所認同,曾幾度提名台灣金曲獎的獎項。

遊子心路歷程

曾經有一段日子在台灣生活的Yoyo,這兩年因為疫情無法四圍飛,成為近年留在香港最長的時間,也多了新的生活體驗。Yoyo分享:「我在北京住過4年,有一個工作室用來寫歌,在台灣時也有租studio。以前返香港,就會跟家人住,要寫歌時便去租酒店,不過今次真是停留了太久,漸漸想找回在香港生活的節奏,所以早前便去租屋住,原來這是我第一次在香港擁有的空間,也得到了很多啟發。」

自言在哪裏生活,便會用甚麼語言創作的她,這段日子很自然便會寫廣東歌,也延伸成一張EP《Home is...》和3場音樂會,而4首歌曲《風的形狀》、《勿念》、《無常家》和《這裏》,都是圍繞「家」為主題,貫串成「離家.想家.無家.回家」的概念,既互相呼應,也如她這些年來的遊子心路歷程。

練習說別離

對她來說,「家」的定義,是隨着成長經歷而不斷演變。「以前聽家人講過,在90年代移民潮時,很多人是拿起行李箱就飛去加拿大,大家相信去到哪裏,哪裏就是家,我都希望自己有這份信念。現在不再執着於地域和環境,每一間屋都可以成為家,就看你如何去經營。巧合地,很多年前我有首歌名為《哪裏》,當時是一份未知的狀態,但今次新歌叫《這裏》,是一個頗肯定的答案。」她指着自己的心坎說:「我的家就是在這裏,只要一日還有呼吸心跳,就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當然每個人的定義都會不同,故碟名《Home is...》是用了省略號,讓大家各自去填上自己的答案。」

《無常家》歌詞這樣說:「如何唸再見永遠要練習/如何度一生永遠要選擇。」在這個離別已是常態的城市,歌曲看似十分傷感和無奈。Yoyo卻說.這要看你用甚麼心態去對待離別。「我覺得周耀輝用了很深入淺出的手法去寫,是很有智慧的文字。我17歲起便到加拿大,之後一直住在不同地方,以前總是朋友跟我道別,現在是調轉,有好多朋友要走,原來留低的人是這種感覺,但我沒有很傷感,只會送上祝福,將來我也可以去找他們呢!」

感恩上軒仔舞台

留下來的岑寧兒,確實為自己開拓了更多可能性,如這一年因為認識了唱作人林家謙和陳蕾,才促成了《風的形狀》和《勿念》兩首歌曲的誕生。「因為身在香港,才有機會去電視台音樂節目和參加不同演出,跟家謙和陳蕾合作,很有化學作用,因為我做事是很認真的人,而他們比我更認真,故反而可讓我放鬆。」

來自廣州的陳蕾,有次在頒獎台說她拿不到消費券,Yoyo笑言很有共鳴。「我在台灣住了十多年,一樣拿不到當地為刺激經濟的振興券,所以大家在談到思鄉時,都是很有感受,但我們只是淡然去看這件事,卻把感受放在歌曲中。」

早前Yoyo任張敬軒的紅館演唱會嘉賓,再度踏上久違的舞台,讓她感到震撼。「原來有些事沒有變,才發現那麼難得,看着台上熟悉的樂手及和音,有很多回憶湧現,亦很欣慰大家仍然在這裏,尤其現在太多變化,大家多了很多經歷,有得到,也有失去,而我是很懷舊的人,再見到舊人舊物,真的很開心,所以很感謝軒仔邀請我,而觀眾也很久沒看表演,都特別熱情,大家都很懷念實體的演出吧。」曾經擁有,才知道失去的痛苦,相信不少人跟岑寧兒一樣,對「珍惜」二字有了更深的體會。

---------------------------------

翻唱媽媽的歌

岑寧兒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己創作,但她曾推出一張翻唱專輯《Bedtime Story》,當中重唱在她成長時期別有意義的歌曲,包括媽媽劉天蘭於1987年發表的《常願意》,這是當年她特別為女兒而唱的歌曲。

Yoyo解說:「這張翻唱碟像是跟自己的童年對話,《常願意》是母親唱給我的歌,現在我重唱後,令到我契仔很喜歡這歌,這感覺很窩心,意義比起幾萬人跟我大合唱更感動。」

文:陳家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隨機精選文章

追蹤者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