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John Lennon逝世30年了。
他在1971年,最關心世間事的時候寫了《Imagine》,把一個沒有宗教分歧沒有戰爭的美麗新世界「想像」出來。事隔多年後,大家都知道世界不曾變得更加美麗(即使每一個國家元首都承諾要為人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只是每逢世界遭逢甚麼人為的重型災難時,我們還是會不禁想起這首《Imagine》,John Lennon也被想像成一個很超然、很出塵的——神。
只是這個「神」在創作出那麼多經典歌曲的同時,其實也會妒忌,也會見異思遷,也會冷落老婆,也會忽視兒子……說穿了,一點也不神。而他從來也沒有隱藏自己的弱點和脆弱。
他的確可以學《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歌詞般,闔埋雙眼,繼續去作一些取悅大眾的歌,讓生活易過一點。不過,他選擇正視。
撰文:月巴氏
他在1971年,最關心世間事的時候寫了《Imagine》,把一個沒有宗教分歧沒有戰爭的美麗新世界「想像」出來。事隔多年後,大家都知道世界不曾變得更加美麗(即使每一個國家元首都承諾要為人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只是每逢世界遭逢甚麼人為的重型災難時,我們還是會不禁想起這首《Imagine》,John Lennon也被想像成一個很超然、很出塵的——神。
只是這個「神」在創作出那麼多經典歌曲的同時,其實也會妒忌,也會見異思遷,也會冷落老婆,也會忽視兒子……說穿了,一點也不神。而他從來也沒有隱藏自己的弱點和脆弱。
他的確可以學《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歌詞般,闔埋雙眼,繼續去作一些取悅大眾的歌,讓生活易過一點。不過,他選擇正視。
撰文:月巴氏
blog:http://hk.myblog.yahoo.com/fatmoonba (已轉地盤)
email:fatmoonba@yahoo.com.hk
1940-1980
John Lennon活了40年,由1940年10月9日至1980年12月8日。
他的一生,也井然地劃分成四個時期:
第一個十年,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裡度過沒有父愛的童年;
第二個十年(因為有缺陷的童年吧)變得反叛,無心向學,卻在音樂找到寄託;
第三個十年,最風起雲湧最多姿多采——
因為The Beatles,由一個普通的利物浦青年變成深受萬千樂迷(和少女)擁戴的偶像,紅遍英美,但當踏上最高峰時漸漸迷失,沉迷藥物和宗教式神秘,開始反思個人生命,兼留心名利生活以外的世界狀況;愛情上,跟識於微時的Cynthia Powell奉子成婚——但因為The Beatles實在太受歡迎,每天不是出show就是錄歌,基本上從來沒有盡過丈夫和父親的應有責任,到後來還戀/搭上Yoko Ono,惟有離婚。當他跟Yoko Ono感情愈來愈好時,跟戰友Paul McCartney的關係則愈來愈僵,最後更正式決裂,1969年9月,他正式離開The Beatles。
最後一個十年。積極發展個人事業,同時跟Yoko Ono積極介入世界局勢發展;只是到1973年,跟Yoko Ono關係轉淡,跟他的私人助理May Pang出走,搬到加州,度過他後來自稱的一次"The Lost Weekend",直至1975年1月,才跟Yoko Ono和好如初。
和好如初後,Yoko Ono立即在同年10月9日(他35歲生日)誕下Sean Lennon。他放下一切音樂工作和世間俗務,做了五年住家男人,過了五年靜靜的生活;直至1980年,復出,還特地寫了《(Just Like)Starting Over》這首歌,卻在1980年12月8日晚上10時50分,他的紐約住所門外,被一個叫Mark David Chapman的樂迷向他背部射了四槍,17分鐘後證實死亡。同一天晚上,他其實已跟這個樂迷有所接觸——他在Mark David Chapman帶來的《Double Fantasy》專輯上簽了名。
John Lennon的人生是壓縮的。撇除頭二十年的成長期,在1960年至1980年之間,他很快便達至很多人用盡一生也攀不上的事業高峰,很快便由一個只管寫情歌冧女的偶像,進化成一個透過歌曲來反思生命影響世界的音樂人,然後,還原為一個追求淡泊家庭生活的人。
John Lennon的轉變,跟以下幾個在他短促一生裡交匯上的人有關。
一位戰友:Paul McCartney
大抵任何叫得自己做The Beatles樂迷的人,都被人問過、或問過自己一個問題:你鍾意John Lennon定係Paul McCartney?
最初接觸The Beatles,總會看到大部分歌曲credit寫著"Lennon/McCartney",於是天真地以為,這些歌真的是由二人合寫的——其實錯唔晒,因為早期的大部分歌曲,的確是由Lennon/McCartney創作的;就算是1967年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我記得一齣紀錄片這樣說,結尾的《A Day In My Life》是先由John寫了第一段,然後給Paul聽,Paul接著寫了第二段,而這兩個根本好唔夾的段落,竟然完美地合體起來——噢,以上一段回憶,是出自Paul的口述。
只是,John和Paul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一種競爭狀態。
1957年,John Lennon還是16歲,組成了The Quarrymen。在The Quarrymen第二次演出時他跟Paul McCartney遇上,而且一拍即合,Paul加入了樂隊(其實Paul的爸爸一度反對,因為John在學校裡出了名是搞事分子)。隨著George Harrison加入後,終於改組成The Beatles(此外還有負責低音結他的Stuart Sutcliffe,但他在1962年便英年早逝;至於鼓手Ringo Starr,在當時還沒加入)。
又是Paul後來的口述,他說在The Beatles組成時,John便經常表現出他才是「阿頭」;但大家冇所謂,始終樂隊裡頭年紀最大和最醒的是John。
John遇上Paul時便認定對方有才華,同時認定對方是自己的競爭對手(當然,Paul也有這種感受)。最初,這種心態的確形成了良性競爭,二人為了挑戰和打贏對方,於是盡力去令自己寫出更好的歌;聽著早期的The Beatles專輯,的確聽得出他們不斷在(迫自己)進步,不斷(迫自己)在音樂表現上試新嘢。在暗相較量的同時,John和Paul也有緊密合作,例如debut album《Please Please Me》裡的《I Saw Her Standing There》吧,歌是寫好了,但Paul一直「鬥」唔掂歌詞,寫來寫去還是嫌太乖仔太正路,於是找來John幫手,衰衰的John,話咁快便把頭兩句改成"Well, she was just seventeen / You know what I mean",歌詞當堂生猛和青春起來。
1966年,The Beatles停止公開演出,樂隊停止運作,甚至有傳言說他們已解散。在他們思考樂隊的音樂出路時,John同時經歷著個人感情生活上的跌宕,到了1967年樂隊的經理人Brian Epstein逝世,Paul開始掌管樂隊的發展方向(John承認自己只懂創作音樂,實際業務一概交由經理人負責),漸漸取代了John的領導角色——而John,正沉醉於跟Yoko Ono的情愛生活裡。
當樂隊已經一盤散沙時,Paul想出一個點子,寫了一首《Get Back》,喻意要讓The Beatles回到草創的純真時候;同時拍攝一齣紀錄片,記下他們錄音時的實況……但結果,只錄下他們鬧翻和不歡而散的尷尬實況。
1969年9月,John正式離開The Beatles,但基於協議,沒有公告天下——直至1970年4月,Paul的首張個人專輯《McCartney》面世,The Beatles的解散消息隨著揭盅,同時免費為這張專輯做了最好的宣傳。"Jesus Christ! He gets all the credit for it!"這是John當時的反應。他深深覺得自己被Paul出賣。
音樂人要反擊,通常也是透過音樂。John在《How Do You Sleep?》裡唱道:"The only thing you done was yesterday / And since you've gone you're just another day","yesterday"所指的,自然是Paul在The Beatles時期個人包辦的那首金曲,而"another day,則是他在1971年一首暢銷單曲的名字。以上兩句還算是暗串,跟著這一句才最具攻擊性:"Those freaks was right when they said you was dead"——這一句是有典故的——在《Abbey Road》推出那陣子突然傳出了一個Urban Legend,指Paul已經死亡,封套上那一個是A貨來的:因為唯獨他冇著鞋……據說John錄這首歌時,Ringo Starr剛好來探班,聽見這一句立即嘆道:「夠嘞,John……」
好幾年後John才出來解畫,說這首《How Do You Sleep?》不是在「唱」Paul;而在他被槍殺前幾年,這兩位昔日戰友其實已經有番接觸,算是……冰釋前嫌吧。
三名女人:Cynthia, Yoko & May
John Lennon一生中有三個女人。
Cynthia Powell,John唸Liverpool College of Art時認識的同學。Cynthia說,當她知道John迷戀碧姬巴鐸(Brigitte Bardot)後,專誠把頭髮染成金色……二人戀上後,1962年Cynthia有了身孕,John娶了對方,但基於當時The Beatles已經開始走紅,經理人Brian Epstein囑咐John務必把這段婚姻看待成不能說的秘密,而實際上John很聽話,根本絕少履行丈夫責任,就算是Cynthia誕下Julian Lennon時,John也沒有探望過兩母子……後來,當Cynthia得悉John跟Yoko戀/搭上後,自己也搞上一夜情,結果竟然是由這個姦夫向John講明Cynthia有意離婚。最後,二人成功離婚,John須付上對方10萬英鎊,以後每年則付2,400英鎊。Julian Lennon的撫養權歸Cynthia所有。
Yoko Ono,一個曾經被指拆散John家庭,以及順手拆散埋The Beatles的罪魁禍首,卻也是影響John最多的一個女人。據John本人的說法,他是在某個gallery的展覽裡,被Yoko的作品深深打動,然後交談起來,連隨回家做了整整一晚的愛。當「正印」察覺John跟Yoko經常「煲粥」時,John講大話,說只是有個搞前衛藝術的女人成日打電話來求他資助金錢……正式走在一起後,John把Yoko長期帶在身邊形影不離,即使是跟The Beatles成員錄音時,Yoko也會全程旁觀;兩口子還錄製了三張(太具實驗意味的)專輯:《Unfinished Music No.1: Two Virgins》、《Unfinished Music No.2: Life with the Lions》和《Wedding Album》。
在那個反戰情緒高漲的時代,John也以二人名義進行了好幾次公開行動:1.齊齊高唱《Give Peace a Chance》這首反戰名曲;2.到阿姆斯特丹度蜜月時順道搞了一次"Bed-In for Peace",雙雙躺在床上一星期,跟各式人等論時事談和平;3.在全球12個大城市登大型廣告,白底黑字的廣告上簡潔有力地寫著"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1973年,二人關係轉淡,John出走,度過了長達18個月的"The Lost Weekend",直至1975年才再次走在一起,Yoko更懷了他的骨肉,但由於過去已三度流產,她本想打掉,John卻希望她生下來,並承諾會做個好爹哋。同年10月,Sean Lennon出世,John守諾言地天天陪伴著Yoko和Sean。
至於第三個女人,是May Pang。她有個中文名,叫「龐鳳儀」。這位龐鳳儀,在那段"The Lost Weekend"的期間一直伴著John。她本來是John和Yoko的私人助理,有一天Yoko突然跟鳳儀說「John其實一直好鍾意妳」,並暗示鳳儀大可以跟John來個「親密一點」的關係,而鳳儀也很聽話,照做了。或許,大家會認為鳳儀不過是想搵著數,但在那個"The Lost Weekend"裡,鳳儀卻極力游說John好應該跟兒子Julian修補關係,讓Julian感受到一點點遲來的父愛。鳳儀也勸John跟三位舊戰友——尤其是Paul和好如初。要和好如初的確是有點困難,但他和Paul的關係至少不再像The Beatles剛解散時那麼緊張,和敵對。
1975年,John和Yoko重修舊好,鳳儀自動退出。1989年鳳儀嫁了人,2000年離婚,今年59歲。
兩個兒子:Julian & Sean Lennon
即使同樣是John的兒子,Julian和Sean的際遇也很不同。
由Cynthia Powell所生的Julian,在童年時近乎得不到John的父愛;連他本人也說,對比起父親,Paul McCartney給他的感覺反而更親切。事實上,Paul在John跟Cynthia鬧離婚的時候,便曾寫了相當家傳戶曉的《Hey Jude》,為當時還年少的Julian打氣。比較「搞笑」的是,John最初竟以為這首歌是Paul為他而寫。John被槍殺的前夕,在訪問裡提到Julian,說即使他不像Sean般是有計劃生下的,但始終是他的兒子,也深信可以在未來建立良好的父子關係。
至於由Yoko誕下的Sean,簡直得天獨厚,John放下所有工作日日陪伴著他;由他出世至1歲生日的那一年裡,John找來攝影師用相片紀錄下乖仔每一天的成長。而John自己呢,除了繪下很多以Sean作model的畫外(這些畫後來結集成《Real Love: The Drawings for Sean》),更為Sean寫了《Beautiful Boy》這首歌。John沒有為Julian寫過任何歌,但Julian的一幅畫,反過來給予了老竇靈感,讓他寫了《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偏偏這首歌卻被認為是對L.S.D(迷幻藥)的隱喻。
還有一點。即使Julian和Sean唔同老母生,但都跟老竇恍如餅印。
還有一個叫尼克遜的總統……
Cynthia Powell,John唸Liverpool College of Art時認識的同學。Cynthia說,當她知道John迷戀碧姬巴鐸(Brigitte Bardot)後,專誠把頭髮染成金色……二人戀上後,1962年Cynthia有了身孕,John娶了對方,但基於當時The Beatles已經開始走紅,經理人Brian Epstein囑咐John務必把這段婚姻看待成不能說的秘密,而實際上John很聽話,根本絕少履行丈夫責任,就算是Cynthia誕下Julian Lennon時,John也沒有探望過兩母子……後來,當Cynthia得悉John跟Yoko戀/搭上後,自己也搞上一夜情,結果竟然是由這個姦夫向John講明Cynthia有意離婚。最後,二人成功離婚,John須付上對方10萬英鎊,以後每年則付2,400英鎊。Julian Lennon的撫養權歸Cynthia所有。
Yoko Ono,一個曾經被指拆散John家庭,以及順手拆散埋The Beatles的罪魁禍首,卻也是影響John最多的一個女人。據John本人的說法,他是在某個gallery的展覽裡,被Yoko的作品深深打動,然後交談起來,連隨回家做了整整一晚的愛。當「正印」察覺John跟Yoko經常「煲粥」時,John講大話,說只是有個搞前衛藝術的女人成日打電話來求他資助金錢……正式走在一起後,John把Yoko長期帶在身邊形影不離,即使是跟The Beatles成員錄音時,Yoko也會全程旁觀;兩口子還錄製了三張(太具實驗意味的)專輯:《Unfinished Music No.1: Two Virgins》、《Unfinished Music No.2: Life with the Lions》和《Wedding Album》。
在那個反戰情緒高漲的時代,John也以二人名義進行了好幾次公開行動:1.齊齊高唱《Give Peace a Chance》這首反戰名曲;2.到阿姆斯特丹度蜜月時順道搞了一次"Bed-In for Peace",雙雙躺在床上一星期,跟各式人等論時事談和平;3.在全球12個大城市登大型廣告,白底黑字的廣告上簡潔有力地寫著"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1973年,二人關係轉淡,John出走,度過了長達18個月的"The Lost Weekend",直至1975年才再次走在一起,Yoko更懷了他的骨肉,但由於過去已三度流產,她本想打掉,John卻希望她生下來,並承諾會做個好爹哋。同年10月,Sean Lennon出世,John守諾言地天天陪伴著Yoko和Sean。
至於第三個女人,是May Pang。她有個中文名,叫「龐鳳儀」。這位龐鳳儀,在那段"The Lost Weekend"的期間一直伴著John。她本來是John和Yoko的私人助理,有一天Yoko突然跟鳳儀說「John其實一直好鍾意妳」,並暗示鳳儀大可以跟John來個「親密一點」的關係,而鳳儀也很聽話,照做了。或許,大家會認為鳳儀不過是想搵著數,但在那個"The Lost Weekend"裡,鳳儀卻極力游說John好應該跟兒子Julian修補關係,讓Julian感受到一點點遲來的父愛。鳳儀也勸John跟三位舊戰友——尤其是Paul和好如初。要和好如初的確是有點困難,但他和Paul的關係至少不再像The Beatles剛解散時那麼緊張,和敵對。
1975年,John和Yoko重修舊好,鳳儀自動退出。1989年鳳儀嫁了人,2000年離婚,今年59歲。
兩個兒子:Julian & Sean Lennon
即使同樣是John的兒子,Julian和Sean的際遇也很不同。
由Cynthia Powell所生的Julian,在童年時近乎得不到John的父愛;連他本人也說,對比起父親,Paul McCartney給他的感覺反而更親切。事實上,Paul在John跟Cynthia鬧離婚的時候,便曾寫了相當家傳戶曉的《Hey Jude》,為當時還年少的Julian打氣。比較「搞笑」的是,John最初竟以為這首歌是Paul為他而寫。John被槍殺的前夕,在訪問裡提到Julian,說即使他不像Sean般是有計劃生下的,但始終是他的兒子,也深信可以在未來建立良好的父子關係。
至於由Yoko誕下的Sean,簡直得天獨厚,John放下所有工作日日陪伴著他;由他出世至1歲生日的那一年裡,John找來攝影師用相片紀錄下乖仔每一天的成長。而John自己呢,除了繪下很多以Sean作model的畫外(這些畫後來結集成《Real Love: The Drawings for Sean》),更為Sean寫了《Beautiful Boy》這首歌。John沒有為Julian寫過任何歌,但Julian的一幅畫,反過來給予了老竇靈感,讓他寫了《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偏偏這首歌卻被認為是對L.S.D(迷幻藥)的隱喻。
還有一點。即使Julian和Sean唔同老母生,但都跟老竇恍如餅印。
還有一個叫尼克遜的總統……
John Lennon跟尼克遜(Richard Nixon)其實沒有任何表面關係,但他們都做了一些令對方好唔高興的事。
熱愛和平的John,極力反戰,而他要反的,就是越戰——而派軍隊出戰越南的正正是尼克遜。但嚴格來說,John要反的其實是「戰爭」這回事,並非針對或要推翻某一國家元首,只是尼克遜本人認為John的一言一行,足以影響、打亂他的競選連任部署……
The Beatles解散後,John跟Yoko移居美國,1973年3月23日,John突然被勒令必須在60日內離開美國,原因不明。其後發生「水門事件」,尼克遜在翌年辭職,接任的福特(Gerald Ford)在整治John一事上不如尼克遜般積極,而John也在1976年成功取得「綠卡」。
鍾意John Lennon定係Paul McCartney?
OK,回到最初那條問題。
我不知道你們的答案是甚麼,而我的答案,是John Lennon——即使我承認,令我開始迷上The Beatles的原因是Paul McCartney的《Yesterday》。單純拿John的《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和啟發了Paul去寫的《Penny Lane》比較吧,John借一個兒時流連的地方,說出對虛無人生的感受,而Paul,只是在表面地詠物懷古追憶過去。
熱愛和平的John,極力反戰,而他要反的,就是越戰——而派軍隊出戰越南的正正是尼克遜。但嚴格來說,John要反的其實是「戰爭」這回事,並非針對或要推翻某一國家元首,只是尼克遜本人認為John的一言一行,足以影響、打亂他的競選連任部署……
The Beatles解散後,John跟Yoko移居美國,1973年3月23日,John突然被勒令必須在60日內離開美國,原因不明。其後發生「水門事件」,尼克遜在翌年辭職,接任的福特(Gerald Ford)在整治John一事上不如尼克遜般積極,而John也在1976年成功取得「綠卡」。
鍾意John Lennon定係Paul McCartney?
OK,回到最初那條問題。
我不知道你們的答案是甚麼,而我的答案,是John Lennon——即使我承認,令我開始迷上The Beatles的原因是Paul McCartney的《Yesterday》。單純拿John的《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和啟發了Paul去寫的《Penny Lane》比較吧,John借一個兒時流連的地方,說出對虛無人生的感受,而Paul,只是在表面地詠物懷古追憶過去。
當然,他們都是善於創作悅耳歌曲的能手,分別是Paul是個大娛樂家,最緊要聽眾開心;John在後來的日子已經沒有想過去取悅別人,因為取悅講到尾不是虛情就是假意。Nothing is real 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