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星期四

看舊劇看時代變遷


七十年代中期,檔主身為小小小學生,又怎會懂得欣賞新浪潮導演在大台的作品?可幸現在有空,慕名而來探訪名匠粉絲開設的專頁,細味慢活電視劇,當中鏡頭運用很有個人風格,看資料所示,箇中題材向大師致敬,從不懂討論劇情,只著眼當中道具很有時代氣息,那年代時興家用開卷式錄音機。



暫時看了四套短劇,盧遠與廖詠湘共拍了兩次父女檔,美女旁邊的音響器材吸引我。


畫面一跳到另一短劇去,盧大衛身旁出現手提立體聲卡式機。


那個年代綠葉演員多發揮機會,陣容來去差不多,他們似御用演出。



回到先前劇集,說到演員扮演的角色運用針筆在炭紙複寫劇本稿件,藉以賺取外快,完成品經製版大量油印複製。(以前公務員年代見過這款針筆,不過已沒人用了。)


北斗星其中一集出現揭頂式汽水櫃,真的未見過。


稍為覺得李雁前輩飾演母親關懷女兒噓寒問暖時,應以嚴肅表情演繹對白才對。


片中最養眼是美女透點,在七十年代十分出位大膽。


在劇集裡出現的蚊香,檔主印象中從未用過,烏蠅紙就鋪頭掛過,吸力特強。


CID其中一集:七十年代中九龍城聯合道與太子道西交界,昔日超市都雄霸這位置多年。


韋以茵在香港81飾演牛太市儈形象太深入民心,與北斗星劇中這個早期少女社工角色反差實在太大。


廖詠湘在電視圈可謂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公仔箱斷層期當然是有,要靠電視台重播或經典台之類古董重現才有機會讓觀眾重新欣賞。(網圖)


後記

這些短劇多數都有食飯/鋸扒戲可演,拖下時間之餘,充分表現出家庭溫情。

本篇內容於兩年前完成,現在才安排刊登。

隨機精選文章

追蹤者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