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

信和,我的回憶是這樣 (增訂版)


前言:對幾十年前發生的事印象已開始模糊,故記得的便寫下來。

在阿波羅工作期間得知道信和其中一間店舖(是否東急?已不大記得)有日版傷追人頭幾期售賣,放工更加拿拿林往那裡搜購,因有幾期內容被評為意識不良,書店已不許補訂。


說起信和,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蒲的地方,本文以回憶買碟為主,早於學生年代曾經在「東急」租動畫黑膠唱片,它原位於現今地庫「廻音閣」鋪位....這張相轉自「城市接觸一香港街頭文化觀察」一書,那個年代書籍多以黑白印刷, 所以沒法子讓它清楚呈現大家眼前。

節錄書中文章,分享唱片店經營特徵,1987年3至5月所得的資料,文字經過刪減。

東急唱片公司

此店位於旺角彌敦道信和中心地庫(見上圖)。此店以月租形式與商場業主租用一面積約 11 平方米的舖位經營。它的營業時間是由上午11 時 30 分至晚上10時30分,其繁忙時間爲下午4時至晚上8時。至於此店的東主是一年約二十八歲的男性,他獨資經營此店已有五年,而且更擁有兩間分店於深水埗區高登商場內,其下僱有三名全職員工,他管理店内一切業務,他亦經常到店內視察及幫助管理業務。至於其業務範圍,主要以出售及出租唱片爲主,其間亦有售賣錄影帶、外國音樂刊物、日本女歌星寫眞集、扣章及歌星相片等,貨品種類較多樣化。

此外,唱片形式中,除一般唱片外,亦有鐳射唱片、外國直接入口唱片及圖案唱片。依照店主所說,出租唱片在其總營業額中所佔的比重甚高,達五分之三:但這亦不及位於菜街荷里活商場的韻律店的出租唱片營業額。

唱片種類方面,東急唱片公司則以歐西歌曲為主,其次是中文及日文流行曲唱片。對於會經出租的唱片的處理方式,店主表示他會無限次的繼續把唱片出租。

而東急唱片公司的訂購唱片方式,是以個別獨立形式購貨,一方面直接向本地唱片公司訂購唱片,另方面則不經本港代理商,直接向外國唱片公司購貨。對於訂購唱片數量問題,店主表示主要依靠個人觀察市場趨勢及趣味爲主。更值一提的是,該店的顧客中有一批是專門購買從外國入口的冷門唱片,這佔此店的營業額亦很重。

---內文節錄完---




網圖分享,記錄了東急唱片分店地址,有圖有真相。


連廻音閣租碟單據也有,網民真厲害!話說廻音閣未搬去東急店舖位置之前,那位置曾有另一間店舖進駐,後來那間店也結束定搬遷,廻音閣才搬到地庫電動樓梯口位置舖位,即以前東急所在地。

相關回憶在另一篇網誌有所補充:


https://wailark.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5.html


在網路竟找到橫浜舊招牌的模樣。


二手唱片店 蔡琴小鳳姐當旺

位於商場地庫的「CD經濟特區」於1991年開業,是今天場內少數的二手唱片店。舖位乃一個開放式counter,由氣場強大的老闆歐先生坐鎮,親自交收客人帶來的二手碟。生意難做,歐先生不止收唱片,電影VCD、DVD亦來者不拒。而位於同棟大廈的10樓分店則售賣二手碟。他說,購買二手碟的客人以中年漢為主,大家都在尋找那些年的懷舊金曲,如蔡琴、鄧麗君、徐小鳳等。

每間二手唱片店的經營模式也不同。客人放賣唱碟,有些店家只會挑價值較高的碟,其餘不收;有些則以劃一價買下全部。歐先生偏向購買所有客人帶來的碟,再放在樓上店出售,「例如一開始賣50元,隨時間一直降價,到最後滯銷就扔掉」。只見半小時訪問,已有4名熟客找上門。客人捧來一堆唱片、影碟,老闆利落地分門別類,指尖按按計算機叫出一口價,客人沒異議,乖乖收錢離去,是經年儲下來的默契。生意能經營至今,他坦言「是做生意手法對得住人」,不壓價,不欺瞞,靠熟客支持。

(內文轉自明報對"CD經濟特區"的補充。)


自從第一間光顧二手碟的店子(見上圖)在信和出現後,幾乎每星期也到這裡潮聖,Beyond早期CD大部份也是二手購入,價格相宜。

傳聞此店仍在地庫營業時,顧客之多曾經迫爆玻璃,有次路過,從鋪頭玻璃門外觀看,一班傻佬迫埋一齊搵碟嘅情形十分普遍,十足困lift咁...所以店門貼有小心告示...


自從此店搬到樓上舖後,地方寬敞得多。(網圖)

話說這間二手CD舖,它有間兄弟店,就是「音樂圖書館」,據資料說此店在信和開業在先,後來才衍生「CD經濟特區」,過程十分戲劇化,擴充原因就是為了把積存的唱片出售套現,解決資金周轉問題。

音樂圖書館早年以出租唱碟兼售二手CD,當年每人入會費為九十九個大洋,把所得收入用在搜購新舊碟源,存量之多力壓同行,由於曾經被竊二百隻之多,故每隻唱片封面也吸了店名印,決心斷絕盜竊者財路,後來這店也主力出售二手CD,曾經見過簇新的Summer Romance 87,五十多元而已,自忖已有黑膠版,沒買走寶!


一向沒有撕開唱片店標貼,夢幻一般的價錢。

那麼多年從未入過樓上售賣日本寫真集店內見識見識,哈哈,始終覺得尷尬。

除了光顧二手CD,也曾經在信和店舖買過一堆特價友禾叢書,它正正記錄了八九十年代電台唱片騎師的文釆,當時亦貼近日本潮流買新碟,這商場曾經存在過一些品味非常小本經營的唱片店,一段時期喜歡山下達郎、竹內瑪利亞、中山美穗以及一些動畫歌,記得日劇「東京愛的故事」播映,和友人一人一隻「小田和正」Oh Yeah!那些年去「橫濱」買回一些三吋細碟,幾十蚊一隻確實很貴,喜歡便沒計,有段時期興聽台版日本流行榜/動畫雜錦歌,96年左右買部MD機翻錄CD,以賤價賣掉部分唱片,回想起真笨,它是青春放任的其中成分。

九十年代正是黑膠/雷射唱片的交接時期,CD那時還未分東芝版銀圈版,價錢相對合理,由於市場興旺,幾乎去到每間二手店都有所收穫,更意想不到日後會升值起來。




後來玩具熱潮興起,多了一群玩具友出現,最旺場應是九十年代中後期至千禧年代玩具店大鬥價的日子,地舖阿東蝕住賣,同地庫「千代木」各有客源,顧客受惠不少。檔主也轉向光顧扭蛋玩具,早排仍看見「廻音閣」、「横濱」健在(見上圖),心底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堅持。

自從幾年前「CD交易所」結業後,難免令人懷念昔日搵碟的時光,星期六日行信和曾經是種習慣,有時閒日晚上約人睇戲前都會行下,如今覺得信和已不是我輩要行的地方,自覺與潮流脫節非常,消費力貢獻就由年青一輩接棒吧!

延伸閱讀,節錄自已故音樂人阿里安N年前明報專欄:

終於知道當年學校旅行同學播的倫伯歌曲獨有Extended Version卡式可能源自信和吧!

信和地庫創混音神話

至於當時信和中心的地庫,基本上都是水盡鵝飛,然而,一個地下混音神話亦由此誕生。還記得譚校長《愛情陷阱》於1985年風靡全城之勢嗎?由於此曲同樣於本地Disco成為大熱,開始引來一些DJ自製加長混音版本,主要是利用簡單的Echo及Delay效果,再將原版自行接駁加長,而碰巧當時位於信和中心地庫,有一間專營Disco舞台音響燈光的店舖叫混音閣,就開始以代錄形式出售《愛情陷阱》不同的地下混音版。

記得當時店外總有不少人在等候選購,隨後更陸續出現其他廣東歌的地下混音;事實上,地下混音風氣亦驅使本地唱片公司推出官方混音版本,結果《愛情陷阱》12吋Single正式面世。一陣子,亦因此爆發本地12吋混音熱潮,記得那時人人都愛稱之為「大Single」,想不到,本地樂壇其中最呼風喚雨的歷史印記,原來都是源自於信和中心,不愧為港人最潮的集中地。

#橫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隨機精選文章

追蹤者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