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聽電台訪問,嘉賓何重立先生說起當年和友人投資在銅鑼灣開設「megastore」,最終損手虧蝕離場,圖中竹內瑪利亞穿水手服那張唱片,就在那裡購買,大約一百三十元左右,已記不起為什麼到哪裡,見此店一連幾層也售賣唱片,每層分門別類,走高檔路線,日文部售價尚算合理。
//....那邊廂,位於銅鑼灣軒尼詩道505-511號電業城的 Megastore,於1991年12月開幕,店面共佔 12 層樓,號稱為「全港首創超霸級之影視音響專門店」。我慕名參觀,橫跨多層的唱片部非往昔的小店可比,但地方雖闊,頗見空洞,貨品亦重複,驚喜感還不若小店。
(網上圖片)
自七十年代啟業以來,金獅影視主力租賃影像產品,及至八十年代中開設超特店,店舖面積逾萬平方呎,貨品類型大增,更設立唱片部。早期金獅並無發售中文碟,集中外語歌,電影原聲唱片尤其豐富,且多屬美國版唱片(見下圖)。該期美國版雷射碟,全裹以長型的紙盒,當時握在手裏也覺特別。在金獅買了好些唱片,當然絕非為個盒,但這個意義其實不大的包裝,與唱片一起保留至今,作為一個時代的見證!//
===分享文完===
回想起來,電台節目嘉賓提及做生意難矣,大規模營商環境下個別員工操守難以控制和管理,比方顧客與之裡應外合,付一張唱片價錢多取幾張貨品出門,變相偷竊合理化。
延伸閱讀,何重立先生短訪。
以下先來人物簡介:
分享1979年「Bang Bang 咁嘅聲」節目約三分鐘內容,當時何生身為唱片推廣部經理,與主持鄭裕玲、賈思樂一同探討當代流行曲的趨勢及轉變。
Q:你認為香港人較為喜歡外國歌定香港中文歌?
Q:作為喜歡聽歌的人,都覺得從前的流行曲和現在的都有很多改變的地方,甚麼原因會有這些轉變?
A:以Louie為例,他也知道轉變才唱廣東歌啦(一笑),當然這改變是向好方面設想。不如說說形式上的轉變,例如歌詞與旋律,從前歌曲旋律只使用兩三種樂器伴奏,現在以樂隊形式彈奏,與外國出品差不多的水準,樂迷普遍受落。至於歌詞方面,最初以愛情為主,卿卿我我,風花說月,再聽只覺有點肉麻,但現在大不同,一來反映現實,好似電視劇般,內容充滿諷刺時弊,像許冠傑的歌,令人投入和過癮,因此較受歡迎。
A:比較上來說,香港人會喜歡廣東歌多些,因為此乃他們出生以來所使用的語言,較為容易接受。
Q:想成為一個流行歌手,有甚麼先決條件?
A:有很多因素,例如天時地利人和,還要宣傳配合,如能擁有一首長篇電視劇的主題曲唱下,一定流行。
附錄:訪問錄音檔案





.jpg)



.pn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