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星期三

從紅磡馬頭圍道引發起的回憶 (修訂版)

一路聽過春田街為港人首置盤,不知確實地點,檔主一向都不認(記)街名,從前乘巴士經「唯一」再見到「維他奶」再去「大街市」!今早看電視「香港賭神」報導,片段影著紅磡廣場旁的樓盤,呀!這裡。

這個地方原是一列舊式唐樓,地下盡是商店,印記著檔主年輕時消費的地標,最有印象這條街原有售賣牛仔褲屋和麵店,追隨潮流或品嚐美食任君選擇。



記起舊樓未拆卸前路過,發現其中一間店舖前身原是陳年酒莊,從招牌字體和擺字方向推測,當時極可能接手的店主以新招牌加建簷篷遮蓋原有招牌,經年累月後店舖搬遷後舊有的原形畢露地呈現出來,這樣幾乎可以給專家來一次歷史考古。(一笑)

八十年代第一次光顧髮型屋就在這裡,那次瞓身洗頭動也不敢動,感覺非常戰戰兢兢,師傅在捽你耳朵時很爽,問道:個頭痕唔痕呀?

當時剪了一個被同學喻為
坂本龍一的髮型,咁即係點?髮尾剪出個小尖啄。

回想昔日在屋邨鐵皮檔旱剪,不如說旱剃,師傅用電刨理髮,價錢大約十元八塊左右,正宗街坊生意,包埋香噴噴爽身粉掃頸,落粉那刻全身打過小冷震好不過癮,記得店主存有一堆舊港漫,理髮完要回家洗頭去。

試過中學放飯時候,乘巴士到屋邨鐵皮檔口剪髮,吃了飯再上學,現在回想簡直不可思議,由藍田到翠屏道邨,一來一回。



夏日炎炎,通常直往公共水喉房洗頭,當年用海鷗牌檸檬洗髮膏(見圖), 爽呀,冰涼清水因天熱曝曬關係變得和暖,指在那些年前舖後居的年代,後欄廚房位置放置大鐵桶儲水缸,當時舖頭後門鐵門哪有玻璃窗的,全靠一枝枝鐵通排列之間露出點點罅隙,靠陽光直接透射室內,那光昏偶爾揚起了微塵飄浮半空,頭頂就是用椏杈棍晾衫的地方,全靠天然光加風吹乾衣服,天熱便有所謂正宗溫室效應,連水喉出水也有微溫,小小的地方設有石油氣煮食爐、火水爐、洗衣機、洗手盤,真不可思議。




當年情況和附圖十分相似。


當年舖頭就是使用這類燈掣,一排大約十個左右,負責控制所有光管開關。還記得高高的電掣下,是張鐵製碌架床,要擒高身子才可開燈關燈,這樣的設計為免小孩胡亂玩掣吧!


這個風扇掣款式和當年用的差不多,店內很多寶物可能成為收藏家的珍藏,當時屋邨行將清拆交吉時,哪有慧根理甚麼懷舊,故所收拾的回憶物品不多,更沒有為它們拍照留念。

隨機精選文章

追蹤者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