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難寫,「收視率」說給我知,這類讀書報告沒人愛看,又如何?難道要我跑到戲院迫自己看新戲寫影評?人人會做的不是這裡的特色,我不是靠寫作為生,只是善用免費資源寫東西擦存在感(雖然從來沒有),天天刊登不是困難,而是迫人每天捧場就有點那個,他們沒這樣看文字的耐性,簡單來說,所看的版面一旦離開面書便會不得了,或許一按連結我便賺大錢。最可笑的是,俾like的不代表有看過,看過的並不一定要俾like,面書專門製造模稜兩可混蛋的氛圍。
彼此互生莫明的厭惡感。
看一本書,如不馬上記下重點,很快忘記,先看「鴛鴦茶餐廳」,事前不知道作者是誰, 在拉記翻閱的時候,揀書首要條件是能夠吸引你再看下去的意向,排版沒有那種密集式的壓迫感,字體大小適中,紙質並不重要。 喜歡看日式翻譯的書,半自傳式的文字,我們稱之為書夾書緣,作者Mango Naoko以平實文字分享經歷,由求學時期到成為上班族的日子,普遍來說日本人返工像去跨區旅行般,每天早出晚歸,一天幾小時用於交通往來。這樣點對點式的生活,引伸到真正旅途上,分享台灣、日本、香港三地的大不同,各有風光明媚之處,在學習語言的愉快過程,造就一段異地情緣,待人處事由傳統拘謹,因身處時地而作出改變,豁然開朗面對時代衝擊,同時仍堅守一丁點原則,令人充滿正能量的感覺,正如書名般,生活需要混合調和,書內細節不一一覆述。
「無家可歸的中學生」,一看書名,自有一種尋幽探秘的閱讀樂趣,像一齣很不可思議的青春連續劇情節,很容易代入作者經歷內。忽發奇想,故事發生在香港會如何?作者田村裕在藝能界打滾,得到出版社邀請寫作,分享就讀初中時期突然被父親「解散」,與兄姊一同流離失所,及後得同學家人及街坊協助,覓得安身之所,隨日子流逝,生活慢慢得到改善,書中就是回憶作者中學生涯發生的難忘事,得到良師鼓勵,走出灰暗人生,仿像得到亡母的守護,成為眾人讚賞愛戴的田村同學,其後修讀藝術課程,成功踏上藝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