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星期五

翠屏道邨重建計劃


面書版有些圖片都是轉載自這本書,翠屏道邨重建計劃。


檔主也參考這本資料,於2000年8月18日建立了雜架攤網頁其中「童年時話」一欄,回味昔日生活點滴。


內裡圖片非常珍貴。


選擇618日子回憶這邨昔日面貌。


撇開當時徙置區生活環境惡劣品流複雜等因素,昔日鄰里間守望相助的情意今天已不復見。


昔日鄰居都有拿些工廠牛仔褲剪線頭,賺取外快。



同時分享一下屋邨成立的歷史,資料轉自維基百科:

1950年代,政府於秀茂坪對下一幅倚山的土地,興建觀塘徙置區(官塘新區),是觀塘衛星城市首個由政府斥資興建的房屋區。1959年陸續落成,共建有24座七層高的徙置大廈。

1964年8月8及9日,在颱風艾黛吹襲及暴雨下,有多達二萬立方米的泥石從開發中的秀茂坪山坡湧下至雞寮十四座。沙泥湧至十四座二樓,更活埋附近三間木屋的四名居民。沙泥亦湧至十二、十三、十五及十六座的地下店鋪。而十四座的居民更要全部撤離,到觀塘社區中心暫住。

1972年6月18日,香港遭遇駭人聽聞的六一八雨災,第7座對面的山坡(即現時秀茂坪紀念公園)出現大範圍山泥傾瀉,掩蓋大量寮屋,導致71人死亡。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全港徙置區及廉租屋邨一律稱為「邨」,為免與將軍澳道和鯉魚門道交界的觀塘廉租屋邨出現相同名字,故此本區更名為觀塘(翠屏道)邨,屋邨辦事處設於第1座。

1980年代初期,為改善全港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環境,政府決意把徙置區等乙類屋邨重建成甲類屋邨,本邨便正式踏入重建之路。分屬雙工字型和舊長型的翠楠樓和翠楊樓,於1981年落成,以安置隨後因受重建影響的本邨居民;承屋邨道路翠屏道有「翠綠的屏風」之意,配合樓宇不再以數字命名,所有新型大廈的名稱也以「翠」為首,並配上一個樹木名字。

1986年至1999年,本邨重建工程分階段竣工,徙置大廈拆卸後,加上覆蓋明渠和部份新開闢土地,共建有24座新式住宅大廈、市場、購物商場、停車場、學校校舍及康樂和休憩設施,大大提升了居住環境質素;其中,位於翠桃樓基座、樓高兩層的翠屏街市(英語:Tsui Ping Market)率先投入服務。

1991年,屋邨辦事處由第1座地下搬遷至翠桉樓平台;隨著該座徙置大廈的拆卸,標誌著觀塘(翠屏道)邨步向歷史,本邨正式更名為翠屏邨。

後記

多謝各位捧場,本網誌仍有其他值得一看的內容,敬請多多支持。

#網頁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隨機精選文章

追蹤者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