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5日星期五

轉:當年黐實收音機 by 黃夏柏

文章節錄自作者黃夏柏於其著作「漫遊八十年代 - 聽廣東歌的好日子」:

讀小學時,每天晨起為艱,幾經掙扎,睡眼尚未全張,耳畔已傳來《早晨老友記》俞琤爽朗的聲音及其選播的英文歌;隨着兄長先離家上學,收音機便關上了。嚴格來說,「六啤半」是我的史前史。

我家與商業電台的緣早種。家中遲至七十年代中才安裝電視機,收音機是消遣和接收資訊的窗口,自有意識以來,商業一台的廣播劇便穿流耳際,但那時不懂欣賞,只盼望看電視。但成長到某個階段,總歸戀上收音機,投向商業二台的懷抱。

城市生活節奏

升上初中後,得到一枚廉價的小型收音機,用耳筒聽(單聲道,那時喚作「耳塞」)。每夜睡前最愛躲在被窩,竊聽似地緊貼夜間的電台節目。選上二台,已遺忘原因,對比商業一台,二台顯得年輕,沒有廣播劇,全天候音樂,即使個人欠缺青春因子,也向這倡導歐西流行曲的電台靠攏。

1981至1982年,我最愛的節目卻非音樂類,而是逢周末、日黃昏播出的《每當假日時》。蘇絲黃、楊振耀主持,口水花四濺的清談秀,驟聽屬胡扯,卻勝在妙趣橫生。我尤愛阿楊的幽默感,每每是笑話泉源,加上聆聽者阿蘇忘形失控的嘻哈絕倒,配搭恰到好處,氣氛一流。


(圖片轉自樂評人袁智聰的收藏)

1982 年商台為啟動全新節目編排而推出大碟《城市生活節奏》,內附的 DJ 群像,阿蘇執鞋企圖拍打阿楊,繼續演繹冤家組合。大碟看似是「六啤半」的延續,卻非DJ獻藝,而是交由EMI 群星演唱新節目的主題曲,更請來陳潔靈及葉德嫻助陣,促成一次難得的群星匯聚。

當年基於對二台的支持,我破天荒花上 20 餘元買下正版的《城市生活節奏》盒帶,是我首次購買正版貨。該碟於 2014 年復刻,再次聆聽,依然喜愛碟內的歌曲。羅文打頭陣的《二台精神》,唱出迎難而上的意志;葉振棠的《我愛美麗晚上》帶出夜涼如水的恬靜感性 ; 李龍基演繹勵志歌《突破》,氣勢磅礴。不得不提黃霑包辦曲詞的《彷彿就是昨天》,由音樂版到歌唱版,同樣賞心。

全音樂型電台

該唱片並無締造熱潮,即使那批新節目不久亦重組,但二台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老套點說,真箇良朋知己。電台之所以迷人,因為節目是直播的,發聲的與聆聽的有同步呼吸,即使居於澳門,相隔一個海,依然有親切感。每天早午晚非上學時段,我總啟動收音機,在朦朦朧朧的非高清接收下,聆聽這接近純歌曲頻道的時尚節拍。

二台是有其播放歐西流行曲的傳統,但廣東歌正盛,播放比率亦快速增加,但二台仍有其取捨原則,傾向推介新一輩的作品,前輩歌手四平八正的老調是鮮聽到的。年少的我亦希望多認識西方流行曲,逢周末早上的《壁報流行榜40強》卻是一個遺憾。因為周末需要上學,只能在偶有的假期或暑假才可收聽。陳少寶以他熟練的主持技巧,三小時內發放 40 首美國細碟榜歌曲,游刃有餘,沒有口水多過茶之弊。

電台是流行歌曲接觸聽眾的重要平台,派台歌在電台的播放頻率高下足可定生死。全日不同節目播放的盡是流行曲,尤其商台倚靠廣告維生,總不能過於曲高,但在夾縫中,仍試圖多元化,像曾路得每周一次的《時尚歌詩譜》,介紹流行化福音歌曲,李進的《盡在不言中》及後來的《Pop Jazz》,着力推介爵士音樂,甚至蘇絲黃後來回巢客席主持逢周日播出的《Social 時間》,也熱放混音版快歌。

出身自商業二台《突破時刻》節目的黃耀明,還未晉身歌手前,也曾在該台當全職 DJ 一年半,憑他對音樂的熱愛及知識,為日常的節目添加了層次與品味。後期他曾與梁安琪、何哲圖合作,逢周日晚主持介紹另類音樂的節目。稍晚一點加盟二台的黃志淙,同樣貫注其音樂熱情,帶動二台進入豁達音樂天空,那已是九十年代的事。作為DJ,兩位黃君都不是伶牙利齒派,言語結結巴巴,但對音樂的鍾愛與投入,在節目中絕對體會得到。

後輩 DJ 快來快閃

雖云「六啤半」是史前史,但延續這一派的阿蘇、阿楊、陳少寶、曾路得、盧業瑁、梁安琪等,一直在我的電台聆聽歲月發聲。後浪推前浪的定律,放諸電台不一定準,聲音如酒,越聽越醇。不過,八十年代中以還,電台的生態起了變化,咪後的神秘性漸淡,主持人開始亮相幕前,更有出版唱片,新舊 DJ 交替的頻率加劇。多年來聽 DJ 打碟做節目,「夾歌」技巧天衣無縫,我也幻想於咪後發聲,但如何入行?約於1982年,二台曾招募 DJ,請大家郵寄錄音應徵,遴選過程更放到節目供大家鑑聽。擾攘一輪才選出一位優勝者——露比。以其沉着的聲線,圓熟的技巧,露比很快便坐穩主持位置,及至 1985年,她以原名蔡靜怡主持晚間節目,展現其「恬靜怡神」本色。


1983 年 6 月,二台推出全新節目,一口氣帶來四位新人:陳輝虹、鄧潔明、周肅磐及陸一一,,以青春氣息掛帥。同月23 日出版的第 16 期《青年周報》封面專題形容他們是「全香港最年輕的 DJ,商業二台的接班人」。這場接力賽不算圓滿,DJ的流動性益見加劇,最先告別的是以原名林憶蓮投向樂壇的陸一一,其他各人亦進入文化界、娛樂圈發展,但部分人還是去而復返。往後的新人如周穎端、歐陽應霽,亦先後進入文化圈,再往後一期則有周美茵、何惠娥及陳家樂,也是我聽電台最後階段的新人。

相對一度出唱片的周美茵,陳家樂來得低調,甫出道已被安排主持深宵節目。印象中,他原名陳慶祥,同樣不屬言語利索的主持,有點像黃耀明,帶着音樂知識開咪,淡靜中見羞澀。1988年3月,二台轉放全中文歌,施行「禁令」前最後一個節目由陳負責,他以 Climie Fisher 的《Rise To The Occasion》作結,並幽幽地說翌日便轉為全中文歌頻道,不知言者有沒有心,但我這聽者倒有意,感到一份無奈。

那幾年二台起了巨大變化,音樂取捨上,力推創作,鼓動樂隊風,個人認同,但不一定要只播中文歌。因此,當全面落實這政策,我心中是顫着「不」來接受,加上自鄭丹瑞入主後,恕我蠻橫,感覺二台的原味被沖淡了。

隨着進入社會工作,聽收音機的時間大減,漸而告別,臨離開前聽到的新聲,就是「馬路天使」葛民輝,以至其後的軟硬天師。相較上述談及的各人,他倆才真的稱得上「後浪」,成功接棒。

- 本文完 -

檔主後記

今年是商台敏感數字生日,所以他們只是低調地「你聽故我在,商業電台,哪裡有空氣,那裡就有我陪你」作口號。

 #電台  #881903  #商業電台  #商業二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隨機精選文章

追蹤者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