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星期四

甘國亮的創作前傳 by 黃夏柏


在此祝願甘生早日復元,健筆如飛。

內文轉自作者著作「電視歡樂●今宵再現

電子化:在下

甘國亮曾任「建築是藝術節」活動的嘉賓,個人簡介是「殿堂級傳媒工作者、編劇、演員」。此說挺妥貼,甘氏確屬媒體明星,尤以電視創作的成就著稱。

1981年11月第六期《K-100畫報》的幕後報道直言甘氏的劇集「不是屬於某一類型的,它們是屬於甘國亮的」,續指「由《青春熱潮》、《過埠新娘》、《山水有相逢》、《輪流傳》、《執到寶》、《無雙譜》,以至最近由他與王晶聯合策劃的新懸疑喜劇《逐個捉》,每一劇是不同類型的構思,有着不同類型的路線」。

談吐雖迂迴但卻坦率的甘氏也有類似觀察。1988年出任電影《我愛太空人》男主角,接受《電影雙周刊》訪問談幕前演出,他說:「我唔係一個演員,我相信我自己似一個明星,因為從我過去在這個行業裏面的表現和曝光率,我畀人嘅感覺,不論我寫的劇本,或是我拍劇集,人們都會說:哦!這是甘國亮的!」

《太太團》:掃描女人心

上文那批閃着亮光的劇集,絕非從外太空隕落,開花結果前,總有蛻變成長的歷程。出身於訓練班的甘國亮,早遊走於熒幕前後,劇本創作上展現對人際關係的觀察入微,以及突破類型的果斷敢試。

我對他最早的印象,來自幕前,像連續劇《永恆的春天》中演盲眼女主角汪明荃的鋼琴老師,或《民間傳奇》中〈殺狗記〉演歹毒兄長。真正讓我意識他是幕後人員的作品,乃單元劇《淡入淡出》。當時年紀小,不解何謂「淡入」、「淡出」,只認定這齣逢周五晚八時半播出的半小時單元劇,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有一集寫酗酒婦人在家中抱瓶醉酒,遊離浪蕩,終倒臥浴缸遭溺斃,近十分鐘沒有對白,儼如默片。

該單元劇的編劇包括甘國亮及陳韻文。只怨當時年紀小,無緣領略其實驗意圖。


《淡入淡出》是1977年的作品,那時我家裝設電視一年多,遠較其他家庭落後。在此之前,每每只能倚於鄰人家門外窺看,偶然到鄰家玩耍,眼睛便由玩具移到人家的電視。因次數不多,一些影像格外入腦,像大悲劇《梁天來》或輕喜劇《太太團》。

那時我居於舊式平房,左鄰右里的家門天天敞開,你來我往,對東家長西家短的太太團絕不陌生,雖然大家傾向視她們為「師奶」。把這些婦人集團的生活移到電視劇,自然生起好奇。《太太團》一劇組合老中青八位女演員,角色性格各異,既有權威如首領的梁舜燕,亦有怕事畏夫的程可為,其他太太惟有從旁教路,助其反擊。從零散窺探的段落,對劇集留下此殘存的印象。

1974年8月16 日出版第354期《香港電視》,正是以《太太團》的漫畫群像作封面,維妙維肖。雜誌介紹劇集由張之珏編導,並引述編劇甘國亮的話指出:「這個劇要帶給觀眾有種『清新感』,故首先便得把八位不同性格的女性刻畫。」

首集以全外景拍攝,從而帶出八位太太各自的個性。

《兩家人》:青春夠貼地

沒有機會細審《太太團》的內容,但可以想像,從各太太嘴巴吐出的,定然少不了各式「啜核」話語,遙遙呼應甘國亮後期作品的特色。創作人所走的路向,每每和個人成長或生活觀察有關。曾出席中國作家蘇童談創作的講座,他說自幼居於鄰里關係緊密的街道,家中常有「太太團」一類坊眾來串門子,她們精警的對話深印腦海,所以寫這類坊眾人物的言談舉止他格外得心應手。

1975年2月首播的《兩家人》也是由甘國亮編劇,我是通過重播才認識的。同年4月4日出版的第387期《香港電視》概述劇集以兩個比鄰的家庭為主線:霍家的三兄弟戀上程家的三姊妹,而三兄弟的表哥又愛上三姊妹的表姊,締結四對情侶。報道反覆強調劇集「充滿青春氣息」。

劇集播出後兩個月,4 月 27 日《華僑日報》刊出一則視評,指出在古裝悲劇流行的當兒,由編導張之玨和編劇甘國亮「兩個精明的小伙子合作」的《兩家人》,「沒有半絲兒的『老態』」。對於年輕人能在幕前幕後有所發揮,作者甚感欣慰,又以《香港風情畫》為例,指出「其中許多劇本都是甘國亮編寫的,這些劇本題材都很生活化」。同樣,他認為《兩家人》的優點在於穿插很多尋常的生活事件,呈現「每個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青年,對這事件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態度,這使觀眾在家中看來,特別有親切感」。

《香港風情畫》:破格獨角戲

《香港風情畫》較《兩家人》稍早推出,於1975年1月9日首播,為每周播出一集的半小時單元劇。當中〈機緣〉一集由甘國亮自編自演,處理手法別出蹊徑。

該集故事很簡單,青年甘國亮在馬料水火車站候車往九龍上班,偶遇少女汪明荃,被她的美貌吸引。往後每一天都碰到她,青年亦步亦趨,與少女對坐,留意她的舉止神態、閱讀愛好,從而揣測其為人,幻想與她交往,但青年總欠缺勇氣上前搭訕。有一天,少女失神掉了書本,千鈞一髮,他掙扎該不該行動,豈料另一男子突然拾起書本交還少女,繼而攀談。少年眼巴巴看着男子與少女由陌生人而成為戀人,惱恨錯失機緣。

該集僅有甘國亮角色的獨白,除一場幻想戲,男女主角從未對話,縱非實驗性,卻依然破格,處理既清新亦聰明。該劇各集均屬全外景拍攝,受制於攝製技術,非同步收音,而是事後配音,聲畫失調,效果欠佳,但採用角色獨白,配音便名正言順。

翌年,甘國亮陸續創作了詭異的《人間世外》、黃韻詩擔演的《諸事丁》及繆騫人演出的《甜姐兒》,往後有更多由他包辦創作與製作的劇集,更見個人風格。上述的《太太團》及《兩家人》並非全權由他監製,但當中涉及的都市生活及人際處境主題,並以喜劇呈現,都是其作品常見的模式。歷年欣賞他的作品,看到他偏愛中產階層故事,對人物和處境刻畫細緻,對生活小節觀察入微,抓緊時代氣息,格局縱小,但透着輕巧的靈光。

甘國亮近年在個別視像訪問、文字撰作中分享當年的創作。

檢視上述三十多年前創作者或論者就其作品提到的幾個關鍵詞:清新、青春、生活化,在電視草創期他確實鑄下只此一家的標誌。歲月如流,身處的環境、個人年紀與觸覺持續蛻變,發揮變揮發,足見創作求突破之難。歷年在視圈的佳績,以至淺涉影圈的若干小品,仍在文化里程上透亮,加上多年來在不同媒體的各種崗位獻力,即便是「殿堂級」。

=分享文完=

上星期「拉記收獲」刊登林生對甘生的描寫。

隨機精選文章

追蹤者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