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未聽過李先生唱live,之前在拉記找到此演唱會Disc two,近日有緣地在網路找回碟一,順利存有一個完整的演唱會,幾乎由頭聽到尾,仿似件奢侈的事,原因在這個只聽單曲的年代,甚至於只要在IG聽那幾十秒音樂,便當自己認識很多歌?當然不是,仍有吸收新事物的心態,好奇令自己更有活力。自問不算熟悉歌者作品,最早接觸的歌是雜錦碟收錄的「寂寞難耐」,連三十歲也過了很久,人生就是如此無奈。到現在一把年紀聽這些由老師重新演繹為其他歌手的作品,絕對喜愛大哥實力派豪邁歌藝。
聽著聽著,大姐確實性情中人,懂得掌握現場氣氛,原版很多深情說話,幾年前推出的復刻版刪去不少過場閒聊。
通常聽live有很多首本名曲可聽,亦有平時少聽的歌曲如「點亮霓虹燈」,簡直是大姐的滄海遺曲,當作重新認識她的歌,此外,她在演唱會翻唱的歌也很動聽,另有一番感覺。
聽演唱會要後生
顧名思義,難道要待七老八十才去聽?無論是觀眾自己還是歌者本身,都要年輕力壯才好,此話何解?請恕聽演唱會回憶只限於紅館,作為普羅觀眾樂迷,多數坐山頂山腰位置,上上落落腳骨力要有,開了場摸黑行來行去眼力固然要好,解手後要懂得返回座位智慧又要佳,記得自己坐邊行不要左右不分行錯路。去聽演唱會和去大球場觀賽經驗極為相似,唔去唔知身體好。
歌者後生當打唱歌才動聽,一把年紀歌藝自然退步不足為奇,音域局限了降低音調遷就在所難免,花無百日紅,看見偶像年華老去還在唱,歌迷仍在聽,都是情意結支撐著。
歌者後生當打唱歌才動聽,一把年紀歌藝自然退步不足為奇,音域局限了降低音調遷就在所難免,花無百日紅,看見偶像年華老去還在唱,歌迷仍在聽,都是情意結支撐著。
早前有報導某歌手演唱會被揭露原來播帶的,和某某被揭發食粉絲一樣,事情被披露三五七天後便沒人再提了。
你又喜愛哪個歌手?
青年偶像演唱會,在1985年暑假舉行,陣容包括:呂方、林姍姍、林憶蓮、陳慧嫻和張學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